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七十三章 重南輕北(5/5)

作者:閃爍字數:2789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49

    總而言之,俄羅斯的民族問題很複雜。

    從政治上講,處理得好,俄羅斯的民族結構可以成為解決占領問題的靈丹妙藥。處理不好的話,俄羅斯的民族結構就將成為占領軍的噩夢。

    正是如此,共和國當局才顯得格外小心謹慎。

    直到4月初,裴承毅都沒有批準在占領區扶持偽政權的提議,隻是允許袁晨皓在占領區內招募願意為占領軍服務的居民,以此為基礎組建居民聯防委員會,協助占領軍維持地方治安。

    當時,袁晨皓也沒有心情去搞偽政權。

    隨著轟轟烈烈的敵後遊擊戰,戰線上的俄軍也坐不住了。事實上,雙方都知道,最遲不過5月初,共和國陸軍就有能力再次發起進攻。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如果俄軍還沒有作為,恐怕不但會丟掉伏爾加格勒,還會丟掉烏克蘭糧倉。為了擋住共和國陸軍的進攻勢頭,準確的說,是為了延緩共和國陸軍的進攻準備工作,從3月底開始,戰線上的俄軍就發起了代號為“伏爾加冰風暴”的反擊戰役。嚴格的說,不是戰役,而是由眾多規模非常小的戰鬥組成的滲透襲擾戰。

    這些滲透襲擾戰的規模有多小呢?很多時候,俄軍都以班為單位進行伏擊與偷襲。

    因為戰線長達2000多千米,而且基本上沿河流、山脈、沼澤地等天然邊界分布,所以俄軍的滲透行動防不勝防。

    到4月初,隨著傷亡率直線上升,袁晨皓不得不數次命令前線部隊采取適當戰術遏製俄軍的襲擾行動。

    所謂適當戰術,無非就是充分利用共和**隊的優勢。

    以巡邏部隊來說,在此之前,巡邏部隊都是以排、連為單位,搭乘戰車等地麵作戰平台在戰線後方500米左右的區域內活動。因為考慮到裝備使用壽命,所以巡邏部隊很少配備主戰坦克這類重裝備,在交通條件比較好的地段,甚至不會配備履帶式步兵戰車,而是以輪式裝甲車為主。更重要的是,巡邏部隊多如牛毛,而且每天都有巡邏任務,所以絕對不是每支巡邏部隊都能及時得到火力支援。如此一來,隻要俄軍能夠掌握巡邏部隊的活動規律,就能在巡邏部隊的路線上設伏。對於在本土作戰的俄軍來說,即便沒有高技術武器裝備,甚至沒有幾架像樣的無人偵察機,也可以利用無處不在的俄羅斯民眾獲取情報,並且掌握敵人的一舉一動。在連續遭到數十次襲擊之後,共和國陸軍改變了巡邏安排。在交通條件比較好的地段,所有巡邏部隊都配備了主戰坦克、履帶式步兵戰車等重裝備,而且隨時可以呼叫炮火支援。在路段糟糕、甚至沒有道路的地段,巡邏部隊則從地麵改到空中,而且每組空中巡邏編隊中都有2架以上的低空攻擊機,以便隨時打擊地麵上的可疑目標,加上大量使用傳感器彈藥,基本上不用到地麵上去與敵人交戰。

    當然,這些應對戰術還不能讓共和**隊高枕無憂。

    總而言之,準備發動第二輪進攻戰役時,最讓袁晨皓頭痛的就是俄軍的襲擾行動。雖然客觀的講,俄軍在襲擾行動中沒有占到多少便宜,即便按照俄羅斯當局的統計數據,要想擊斃1名共和**人,至少損失3名俄軍官兵,共和國陸軍的統計的陣亡比則高達17,但是從軍心士氣上看,這種無休止的襲擾戰對共和**隊產生的影響更大。到4月底,光是因為“戰爭綜合症”而被送離前線作戰部隊的共和**人就接近300人!

    萬幸的是,俄軍還沒有能力襲擊共和**隊的營地與基地。

    不是俄軍沒有做過嚐試,而是幾次嚐試都遭到慘敗,而且損失巨大。

    對共和**人、特別是那些呆在前線,正在為下一次進攻做準備的戰士來說,從2月底到4月底,長達2個月的休整期無疑是最大的獎賞。如果不是袁晨皓嚴令禁止官兵在此期間離開崗位,即部隊隻能就地休整,恐怕這2個月會讓很多共和**人獲得一段終生難忘的異國情緣。

    對於共和國海軍來說,陸軍在2月底停止進攻,到4月底都沒有發起新一輪進攻,最大的好處自然是之前配合陸軍作戰的天軍能夠把重點轉向太平洋戰場,協助海軍攻打馬裏亞納群島。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