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七十五章 一擁而上(5/5)

作者:閃爍字數:2742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1

    由此可見,共和國陸戰隊是一支非常擅長進行小規模戰鬥的部隊。

    可以說,很早已經就有人認為,共和國當局不肯擴大陸戰隊的規模,比如在斯德哥爾摩談判期間,共和國就有機會為陸戰隊爭取到更多的份額,結果卻在陸軍上做文章,放棄了為陸戰隊擴軍的機會,其主要原因就是想把陸戰隊打造成一支精銳部隊,即在戰鬥力介於陸軍正規軍與特種部隊之間,規模卻比特種部隊高得多的常備軍事力量。

    這也完全符合共和國的利益需求。

    要知道,在2035年到2057年的22年間,除掉2041年的中東戰爭,絕大部分時候共和國所麵對的都是非傳統威脅,根本沒有必要動用重裝陸軍,而動用特種部隊的代價又過於巨大或者過於敏感,也就隻能動用陸戰隊了。

    毫無疑問,依托垂直起降運輸機的低空突擊作戰,絕對是小規模戰鬥。

    考慮到塞班島的實際環境,即戰場比較狹窄,可以供部隊空降與機降的場地都不會很大,所以登陸部隊都是以連排為單位投入戰鬥的,很少集中行動。雖然在登陸之後,必須盡快聯係上附近的部隊,避免被敵人包圍殲滅,但是在至關重要的著陸階段,卻充分利用了陸戰隊擅長進行小規模突擊戰的特點。

    與之相比,美軍就不太適應這種作戰方式了。

    雖然守衛塞班島的也是陸戰隊,而且美國陸戰隊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按照國際社會上公認的說法,美國陸戰隊的戰鬥力甚至超過了美國陸軍,特別是在不利條件下,美國陸戰隊一直以頑強善戰而聞名,但是美國陸戰隊更擅長的也是進攻,而不是在地麵上迎擊以低空突擊方式到來的敵人,更不擅長在複雜的戰場上、混亂的戰局下,以單兵素質決定勝負的小規模戰鬥。

    可以說,共和國陸戰隊打得遊刃有餘,美國陸戰隊卻手忙腳亂。

    戰鬥持續到9日下午的時候,美軍基本上放棄了塞班市的防禦陣地,開始主動向島嶼中部的塔波喬山撤退。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不撤退,美軍就會被困在塞班市。

    雖然美軍可以挖空整座塔波喬山,將其變成由花崗岩構成的軍事要塞,但是美軍卻沒有權力到塞班市居民的房屋下麵挖掘地下工事(不得不承認,美**隊確實是一支非常守紀律、也非常尊重法律的軍隊),也就不可能躲到地下工事裏繼續抵抗。隨著共和國陸戰隊逐步包圍了塞班市,並且開始掃蕩城區,早已失去了重裝備的美軍隻能主動撤退,避免在市區遭受慘重傷亡。

    當然,退進塔波喬山並不等於萬事大吉。

    共和**隊在此之前沒有使用大威力殺傷性武器,不等於沒有,也不等於不敢在戰爭中使用。

    毋庸置疑,再堅固的防禦工事都頂不住威力強大的炸彈,即便一枚鑽地炸彈無法擊穿美軍地下工事的天花板,隻要連續投下數枚、甚至數十枚鑽地炸彈,就算美軍地下工事的頭頂上是裝甲鋼板,也會被炸穿。事實上,從摧毀的角度看,很多時候不需要炸穿地下工事的天花板,完全可以用爆炸產生的地震波震塌地下工事來殺死裏麵的敵人,或者以產生高強度次聲波的方式來震死躲在地下工事裏的敵人。要知道,早在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就用實戰證明,隻要彈藥威力足夠巨大,爆炸產生的地震波能夠震塌幾乎所有沒有經過特別加強的地下防禦工事。如果以特殊方式引爆炸彈,比如精確控製引爆幾枚炸彈,就能以相幹的方式在某一特定區域內產生足以使人致死的高強度次聲波,而大地又是聲波的理想介質,所以使用次聲波對付地下工事裏的人員,要比直接炸毀地下工事更加容易。

    可以說,即便先進技術對防禦一方有利,被動防禦也無法帶來勝利。

    這也是最核心的軍事思想,即不管在什麽時候,哪怕在遠弱於敵人的時候,隻有掌握主動權,積極主動的打擊與消耗敵人,才能取得勝利。

    如果說美軍不明白這個道理,顯然是騙人的。

    要知道,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建立在槍炮之上的國家,而且是工業時代經曆戰爭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打贏戰爭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能夠取代英國,成為全球霸主,而且一呆就是100多年,與其先進的軍事思想不無關係。

    可以說,共和國陸戰隊占領了塞班市,塞班島上的攻防戰才剛剛開始。

    對於先輸一招的美軍來說,不是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隻是看對手會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當共和國陸戰隊開始向南推進的時候,美軍也在為防禦反擊做準備。

    隻不過,在5月9日傍晚,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太平洋戰場上的第一場島嶼爭奪戰就將成為一場用數以萬計的生命與鮮血書寫的血腥戰役!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