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七十七章 為了消耗(5/5)

作者:閃爍字數:2750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3

    對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來說,因為有足夠的儲備,所以提供飛行員不是問題。

    關鍵是,巨大的陣亡率讓培養優秀飛行員變得更加困難。沒有足夠的優秀飛行員,航空兵的作戰效率肯定會大打折扣,而且戰損率還會提高,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航空兵成為擺設。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與日本都因為缺乏優秀飛行員,從而讓成千上萬的戰鬥機成為擺設。

    換個角度看,航空兵的驚人消耗量,也是航母被淘汰出局的因素之一吧。

    不管怎麽說,培養一名飛行員的代價肯定比培養一名海員高得多。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航空兵永久性的離開了戰場。

    整個第三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兵的重要性都沒有因為巨大的損失而受到影響,特別是到了戰爭中後期,隨著各種按照新戰術設計的戰機投入戰鬥,航空兵的地位反而得到全麵提升,成為最重要的作戰力量。從海洋戰場的角度出發,航母隻是航空兵的承載平台,而且不具備唯一性。作為攻擊性平台,航母被淘汰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作為支援性平台,海上基地卻讓航空兵迎來了第二春。從海上基地在戰爭中後期大行其道來看,航空兵不但不是海洋戰場的旁觀者,還是主要參與者。

    事實上,直到馬裏亞納海戰,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都在摸索中前進。

    這種摸索也同樣存在於地麵戰場上,隻是表現得沒有海洋戰場這麽突出。

    對交戰雙方來說,馬裏亞納海戰肯定不是休止符號,而是暫停符號。雖然在這場海戰過後,雙方暫時中止了大規模進攻行動,共和國海軍甚至一度將艦隊撤到琉球群島西麵的東海海域,但是誰都知道,爭奪馬裏亞納群島的戰鬥沒有結束,而且在得出一個明確到不存在任何爭議的結果之前,肯定不會結束。雙方偃旗息鼓,不是害怕了,也不是退縮了,而是在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

    當然,這些準備工作不是看不見,也不是摸不著。

    以共和國海軍來說,從9月下旬開始,在陸戰隊鞏固了塞班島的防禦之後,就開始協助陸戰隊掃蕩塞班島北麵的島嶼,特別是那幾座有美軍駐守的,而且麵積比較大的島嶼。與此同時,陸戰隊還向塞班島派遣了一支規模不小的工程部隊,開始修複軍事設施,而且首先修複的不是防禦性軍事設施,而是主要為進攻服務的設施,比如塞班市的機場。為了加快建設進度,陸戰隊還征用了數十艘快速貨輪,組成了2支專門運送工程物資與設備的船隊,另外還征用了幾套碼頭裝卸設備,將塞班港的吞吐能力提高了好幾倍。按照陸戰隊的規劃,在北上掃蕩行動完成之前,塞班島將成為陸戰隊在西太平洋上的中心基地,不但是進攻關島的出發地,還是今後進軍夏威夷群島的出發地。

    對此,美軍肯定不會聽之任之。

    雙方海軍在馬裏亞納群島海域打的那幾十場小規模海戰,多半就是以美國海軍襲擾塞班島、共和國海軍進行積極防禦。當然,在襲擾塞班島的同時,美國海軍也在拚命向關島與提尼安島運送作戰物資。如果不是這兩座島嶼上的兵力密度已經高得嚇人,繼續增派作戰部隊沒有顯著意義的話,恐怕還會有更多的美國大兵登上這兩座島嶼。同樣的,為了阻止美軍加強關島與提尼安島的防禦強度,共和國海軍也以牙還牙,以小艦隊進行襲擾,還讓塞班島上的陸戰隊定時炮擊。

    總而言之,在好幾個月內,雙方都不厭其煩的消耗著過剩的精力,以及昂貴的彈藥。

    毋庸置疑,這些都是表麵現象。

    從全局的高度出發,雙方在馬裏亞納群島的爭奪戰,實際上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為再次發起進攻爭取時間。準確的說,是為打造全新的海軍艦隊、為一舉拿下戰場製海權爭取時間。

    可以說,雙方官兵在前線打得稀裏糊塗的時候,雙方的決策卻一點都不糊塗。

    更重要的是,雙方的造船工人不是精力過剩,而是被沉重的建造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同樣的,在這幾個月內,雙方的情報機構,特別是那些在戰前就進入對方,並且潛伏下來的諜報人員也為了那些關鍵情報而四處奔波。

    一切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那就是兩個超級大國的超級海軍在太平洋上,甚至可以說是在整個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海戰前進。

    2058年12月底,隨著一支讓人無法與“艦隊”聯係起來的龐大艦隊駛出黃澤洋,駛向東海對麵的那霸港,平靜了幾個月的太平洋再次沸騰了起來。

    僅僅數日之後,既2059年1月2日,一支外表同樣奇特的艦隊經過巴拿馬運河,進入了浩瀚的太平洋。

    到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將在太平洋上再次碰撞!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