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給不良心態補點鈣(3/5)

作者:文錦字數:64830更新時間:2023-09-28 07:12:28

    “也有兩個機會,一個是隻負了點輕傷,沒有任何生命危險,另一個是身受重傷,危及生命安全。如果隻是負了點輕傷,那又何心過分擔心呢?”

    “那要是不幸身負重傷呢?”

    “你同樣擁有兩個機會,一個是依然能夠保全性命,另一個是救治無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還擔心什麽呢?”年輕人最後問:“那要救治無效怎麽辦?”

    爺爺聽後哈哈大笑說:“那你人都死了,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毫無疑問,故事中這位做爺爺的是一位智者,因為他已經深深地領悟了人生的真諦。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會因為未知而感到恐懼,我們會不自覺地、先入為主地用消極頹廢、悲觀沮喪的心態去猜想那未知的一切。因為我們太害怕失敗,我們太看重得失。然而,心目中一旦有了得失的羈絆,有了失敗的擔憂,便樣樣無所適從、事事瞻前顧後,結果,反倒把許多好機會都喪失了、錯過了。人的一生快樂、幸福與否,關鍵就在於自己的選擇。

    改變心態改變人生

    人雖不能控製先天的遺傳因素,但有能力掌握和改變自己的性格。隻要努力,仍然可以衝破生命之“繭”。

    一個小孩相貌醜陋,說話口吃,而且因為疾病導致左臉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講話時嘴巴總是歪向一邊,並還有一隻耳朵失聰。

    為了矯正自己的口吃,這個孩子模仿他聽到的一位著名演說家的故事,嘴裏含著小石子講話。

    看著嘴巴和舌頭被石子磨爛的兒子,母親流著眼淚抱著他,心疼地說:“不要練了,媽媽一輩子陪著你。”懂事的他替媽媽擦著眼淚說:“媽媽,書上說,每一隻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衝破束縛它的繭之後才變成的,我要做一隻美麗的蝴蝶。”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終於可以流利地講話了。由於勤奮和善良,在中學畢業時,他不僅取得了優異成績,還獲得了良好的人緣。

    1993年10月,他參加全國總理大選。他的對手居心險惡地利用媒體誇張他的臉部缺陷,然後配上這樣的廣告詞:“你要這樣的人來當你的總理嗎?”但是,這種極不道德的、帶有人格侮辱的攻擊招致了大部分選民的憤怒和譴責。他的成長經曆被人們知道後,贏得了選民極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說的“我要帶領國家和人民成為一隻美麗的蝴蝶”的競選口號,使他以高票當選為總理,並在1997年再次獲勝,連任總理,人們親切地稱他是“蝴蝶總理”。

    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連任兩屆的總理克雷蒂安。

    扭轉工作中消極的心態

    如果一個人輕視自己的工作,將它當成低賤的事情,那麽他也絕不會尊敬自己。一個人如果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就會倍感工作艱辛、煩悶,工作自然也不會做好。當今社會,有許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工作看成創造一番事業的必由之路和發展人格的工具,而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無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勞碌。這是多麽錯誤的觀念啊!

    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往往是一些被動適應生活的人,他們不願意奮力崛起去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對於他們來說,公務員更體麵,更有權威性;他們不喜歡商業和服務業,不喜歡體力勞動,自認為應該活得更加輕鬆,應該有一個更好的職位,工作時間更自由。他們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更有優勢,會有更廣泛的前途,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實際上是生活的懦夫。與輕鬆體麵的公務員工作相比,商業和服務業需要付出更艱辛的勞動,需要更實際的能力。當人們害怕接受挑戰時,就會找出許多借口,久而久之就變得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了。這些人在學生時代可能就非常懶散,一旦通過了考試,便將書本拋到一邊,以為所有的人生坦途都向他展開了,他們對於什麽是理想的工作有許多錯誤的認識。

    雖然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懶懶散散隻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幸。有些年輕人用自己的天賦來創造美好的事物,為社會做出了貢獻。而另外有些人沒有生活目標,縮手縮腳,浪費了天生的資質,到了晚年隻能苟延殘喘。本來可以創造輝煌的人生,結果卻與成功失之交臂,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一個農夫,既有可能成為華盛頓之類的人物,也有可能終日麵對黃土背朝天,一直到老。

    鏟除心靈的雜草

    心靈世界裏包藏著很多東西,那些醜惡、貪婪的心是雜草。因為雜草有礙於苗的成長,所以我們要設法把它拔掉,這樣才能留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心靈空間。

    拔掉心靈的雜草

    心靈世界裏包藏著很多東西,美、醜、善、惡、貪婪、名利、金錢……這些心理的影像看不到摸不著,但卻左右著你的行動。心靈世界中美好的、坦誠的、善良的東西,我們稱之為苗。隻要心中有真、善、美,不論到哪裏都能結出美麗的果實。那些醜惡、貪婪的東西是雜草。有人說雜草在哪裏都能生長,可心中有雜草卻有礙於苗的成長,因為它們長勢太旺,無論如何,都對苗是一種威脅和擠壓。

    比如嫉妒、貪婪就是這樣的“草”。

    嫉妒對美好的威脅就好像是深藏在人心中的炸彈,一旦人們發現在追求某個目標的過程中遭到比自己強的人的威脅,或有人捷足先登,自己便在自慚形穢的情況下產生了歎息、痛苦,甚至是暴怒,更有甚者以歪曲的心性點燃心中的炸彈,不擇手段地報複,這種心靈的汙染不但使他得不到所追求的目標,反而離目標會越來越遠,最終落入罪惡的深淵而不能自拔。

    自責也是心靈的一種雜草。

    有一個警察,在一次解救人質的行動中漏掉了一個應該搜查的房間,結果使一個孩子慘死在歹徒的槍下。這個警察從此一蹶不振,認為那是自己的錯。於是,他辭去了工作,來到了一家修道院裏,每天都要對這個失誤進行懺悔。而這,也正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所以,陷入過度自責中的他,總是鬱鬱寡歡,一點兒也不快樂。

    一個偶然的機會,那個孩子的姐姐知道了這件事。她找到這個警察,把他帶到一群玩得很高興的人們中間,並告訴他這些人都是在當初那個事件中被救出來的,現在他們過得都很幸福。而且,這些人對他一直都懷著感恩之情。當時,他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因為在那一刻他發現自己並非毫無用處。從此,這個警察卸下了負罪的包袱,又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了。

    自我批評式的自責及由此引發的內疚感和負罪感的出現都是很自然的。但如果超出了反省的限度,躲在自責中不努力做事,不積極生活,那就是對自己精神的折磨。這種略帶自虐的心理是不健全的,隻有將這些心靈的雜草徹底地鏟除,才能留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心靈空間。

    給超負荷的心減壓

    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競爭日益激烈,因此,在我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的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愈加突出。

    長期的壓力導致人對疾病的免疫力下降,出現便秘、失眠、疲勞、頭痛等症狀,陷入亞健康狀態,進而影響到人們身體的質量。

    尋求解除壓力的好方法,可以說是現代人聰明的生活方式。麵對壓力,我們應有意識地預防“亞健康”,在心理上要“取悅自己”,要多些自信,少些自責,懂得不必事事求完美。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我們可做出不同的規劃:應視自己的精力來選擇何時結婚、何時生育等。

    壓力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麵對同樣一種壓力,個體可以有不同的反應。這與一個人的個性特征(內向還是外向、敏感與否等)、個人的經曆和經驗、可預期性和控製性、如何解釋刺激、社會支持係統有無和多少有關。

    我們講緩解壓力,前提應該明白,適度的壓力有利於工作,也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但凡事有個度,超過了個人能夠承受的程度,就必須及時緩解。

    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從容應對工作中的壓力與矛盾,從而保證身體健康,為事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壓抑讓人在心理上產生疲勞感,職業女性要學會用輕鬆消除疲勞。談起疲勞,人們就會想到因體力或腦力消耗過多而需要休息一下。比如:搬運工連續搬運,“筆杆子”們不分日夜地伏案寫作,都會讓人有疲勞感。

    但是,這並不要緊。對於身體健康的人,如果適當注意休息,腦力和體力都可以迅速恢複,因為這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疲勞而已。所謂的心理疲勞是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全是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不良情緒,使大腦皮層受抑製的狀態。其特征主要為:情緒不好,心煩意亂,記憶力減低,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旺盛。

    進行適當打扮,可使你的精神振奮。如果你感受壓抑時,就會心情不快、情緒不好,臉上猶如烏雲籠罩,氣色也不好。此時,你若能進行適當打扮和修飾,則能起到遮掩倦容、讓人精神振奮的功能。

    如果你能花上5~10分鍾敷臉,就可以起到刺激肌膚血液循環,產生鎮定、放鬆之效;你如果化個妝,也必定能製造出健康和精力充沛的樣子,讓肌膚更加有透明感和彈力,從而使心情舒展、寬鬆一些;如果你穿上了自己最喜歡的服裝,它能一掃你的晦氣,增強自信心。

    增加生活情趣。例如: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等,盡量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參加一些垂釣、音樂會、跳舞、球賽、春遊、參觀之類的活動。你能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激發出你的熱情,結交一些知己,陶冶自己的情操。

    如果你受到了生活的捉弄,你應該想到自己的熱誠。這樣,你就不會獨自怨天、怨地,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美好的人生。熱誠會讓你擺脫那些冷漠,讓你去緊緊擁抱美好的生活。

    如果你感到壓抑,你是否能仰望一下蔚藍的天空,注視一下那高高的雲朵?在不斷的痛苦折磨中,你是否有雅興一個人徘徊徜徉於林間,聆聽一下大自然的傾訴和心聲?此時,你是否能從大自然中不斷汲取生活的勇氣?

    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當中無時無刻地會感受到各種各樣的壓力,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節奏的加快,各行各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人們感受到的壓力無外乎有三種屬性:生物屬性、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

    這三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為什麽人會對這三種壓力產生反應呢?這是因為從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來看,在人的本質中包含有這三種基本屬性,也就是人作為心理健康的主體也具有生物、精神和社會屬性,即三種壓力屬性和人本質中的三種基本屬性正好相吻合,這類似於物理學中的共振共鳴原理。人性本身有這三類“固有頻率”,所以會對這三種壓力產生反應即“共鳴”,而在壓力的性質和強度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是否會引起人體心理不平衡,主要取決於個體自身的狀況。

    每個人都可能會因壓力出現心理不平衡,從靜態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是一種狀態;從發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則是圍繞著健康常規,在一定範圍內不斷上下波動的過程。在通常情況下,人人都會感受到壓力和遭受到挫折,不管其是屬於內在或外在的都會產生焦慮不安的心情,而為了對抗和擺脫這種心情,人本身就會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和防禦反應,隻要平穩狀態的破壞不超過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範圍,這時的心理健康狀態就可以不被破壞,然而一旦超過了自我平衡能力的範圍,人的心態就會出現問題和紊亂。

    不做金錢的奴隸

    首先你應當認識到積極的心態會吸引財富,然後才能去積累財富,但是,在使用積極心態時不要忽略了你的健康。

    現實生活中,沒有錢什麽事情也辦不好,然而有了錢不去合理地花銷,也是一文不值,正如托爾斯泰所言:“財富就像糞尿一樣,堆積時會發出臭味,散布時可使土地變得肥沃。”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貧寒,在他創業初期,人們都誇他是個好青年。當黃金像貝斯比亞斯火山流出岩漿似的流進他的口袋裏時,他變得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賓夕法尼亞州油田地方的居民對他深惡痛絕,無數充滿憎惡和詛咒的威脅信湧進他的辦公室。連他的兄弟也十分討厭他,而特意將兒子的遺骨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遷到其他地方,他說:“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內,我的兒子變得像個木乃伊。”

    由於洛克菲勒為金錢操勞過度,身體變得極度糟糕。醫師們終於向他宣告一個可怕的事實,以他身體的現狀,他隻能活到50多歲,並建議他必須改變拚命賺錢的生活狀態,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其一。這時,離死不遠的他才開始醒悟到是貪婪的魔鬼控製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師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上劇院去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經過一段時間的反省,他開始考慮如何將龐大的財富捐給別人。

    於是,在1901年,洛克菲勒設立了“洛克菲勒醫藥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會”;1913年,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紀念基金會”。

    他後半生不再做錢財的奴隸,他喜愛滑冰、騎自行車與打高爾夫球。到了90歲,依舊身心健康,耳聰目明,日子過得很愉快。

    他逝世於1937年,享年98歲。他死時,隻剩下一張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因為那是第一號,其他的產業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贈給繼承者了。

    因此,人不要被金錢束縛,單是這個基本的想法,就值得跨越任何時代而銘記在心。我們雖然難以達到洛克菲勒的境界和卡耐基所說的標準,但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卻也可以在金錢的植被裏活出自己的精彩。

    好漢不吃眼前虧

    古人雲:“好漢不吃眼前虧”,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

    “好漢不吃眼前虧”的目的是不以“眼前虧”影響長遠的利益,是為了“生存”和更高遠的目標,如果為了眼前利益而蒙受以後更大的損失或災難,甚至把命都弄丟了,還說什麽未來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會為了所謂的“麵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而與對方發生衝突,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不能再起,有些人雖獲得“慘勝”,但元氣大傷!

    西漢名將韓信是“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最佳典型,鄉裏惡少要他爬過他們的胯下,要不就揍他,韓信二話不說,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頓拳打腳踢,韓信不死也丟半條命,哪來日後的統領雄兵、建功立業?韓信能屈能伸,為的就是留住有用之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春秋時的越王勾踐曾被抓做人質,去給吳王夫差當奴役,從一國之君到為人仆役,這是多麽大的羞辱啊。但勾踐忍了、屈了。是甘心為奴嗎?當然不是,他是在伺機複國報仇。

    到吳國之後,他們住在山洞石屋裏,夫差外出時,他就親自為之牽馬。有人罵他,他也不還口,始終表現得很馴服。

    一次,吳王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便可痊愈。於是,勾踐去探望夫差,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然後對夫差說:“大王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就問他為什麽,勾踐順口說道:“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嚐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有點苦,所以您的病很快就會好的,請大王放心!”果然,沒過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敬,很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勾踐回國之後,依舊過著艱苦的生活,一是為了籠絡大臣、百姓,二是因為國力太弱,他要養精蓄銳,報仇雪恥。他睡覺時不鋪褥子,而是鋪些柴草,還在房中吊了一個苦膽,每天嚐一口,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

    吳王夫差放鬆了對勾踐的戒心,勾踐正好有時間恢複國力,厲兵秣馬,終於可以一戰了。兩國在五湖決戰,吳軍大敗。勾踐率軍滅了吳國,活捉了夫差,兩年後成為霸王,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勾踐所受之辱,可以說達到了極點。但他熬了過來,不僅報了仇,雪了恥,還成了當時的霸王。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也如此。所以,當你在複雜的社會中碰到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必須忍辱負重。等到黎時前最黑暗的一刻過去,迎接你的將是無限的光明。

    退一步,路更寬

    《菜根譚》中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這便是一種進退之道。

    以前,有一條大河,河水波浪翻滾。河上有一座獨木橋,橋很窄,僅用一根圓木搭成。有一天,兩隻小山羊分別從河兩岸走上橋,到了橋中間兩隻山羊相遇了。但因橋麵太窄,誰也無法通過,而這兩隻山羊誰也不肯退讓。結果,兩隻山羊在橋上用角頂撞起來。雙方互不示弱,拚死相抵,最終雙雙跌落橋下並被河水吞沒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