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給不良心態補點鈣(5/5)

作者:文錦字數:64830更新時間:2023-09-28 07:12:28

    2.宣泄。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調節,對身心都將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或委屈,不要壓在心裏,而要向知心朋友和親人說出來或大哭一場。這種發泄可以釋放積於內心的鬱積,對於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當然,發泄的對象、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他人。

    3.自我安慰。當追求某個理想而無法實現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常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童話一樣,因此,稱做“酸葡萄心理”。

    4.自我調節。運用對人生、理想、事業等目標的追求和道德法律等方麵的知識,提醒自己為了實現大目標和總任務,不要被繁瑣之事所幹擾。

    5.語言節製法。在情緒激動時,自己默誦或輕聲警告“冷靜些”、“不能發火”、“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影響”等詞句,抑製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點,預先寫上“製怒”、“鎮定”等條幅置於案頭上或掛在牆上。

    6.自我暗示。估計到某些場合下可能會產生某種緊張情緒,就先為自己尋找幾條不應產生這種情緒的有力理由。

    7.愉快記憶法。回憶過去經曆中碰到的高興事,或獲得成功時的愉快體驗,特別是回憶過去的那些與眼前不愉快體驗相關的愉快體驗。

    8.環境轉換。處在劇烈情緒狀態時,暫時離開激起情緒的環境和相關的人、物。

    9.幽默化解。培養幽默感,用寓意深長的語言、表情或動作,用諷刺的手法,機智、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10.推理比較。把困難的各個方麵進行解剖,把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相比較,在比較中尋覓成功的秘密,堅定成功的信心,排除畏難情緒。

    11.壓抑升華。不受重用、身處逆境、被人瞧不起、感到苦悶時,可把精力投入到某一項你感興趣的事業中,通過成功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和改善自己的心境。

    12.認識社會,保持達觀態度。古人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確實,人生不如意的事時常有之,曆史上和現實中沒有幾件事是圓滿的。為幾件家中或單位上不順心的事就悲觀,情緒低落,甚至厭世,顯然是不合適的。

    13.隻以成功者為榜樣,不向失敗者學習。盡可能選擇具有積極氛圍的環境,選擇積極樂觀的朋友。避免消極的細菌感染,是保持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方法。

    一個人若有消極思想作祟,內心就會沉寂畏縮,熱情被壓抑在心中,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總是自怨自艾,這樣的人怎麽能成大事呢?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審視自己,一旦發現有消極情緒就努力消除它,讓積極心態充實你的內心,使自身強大的精神力量自由地飛翔。

    遠離虛榮的危牆

    “虛榮心”一詞,《辭海》解釋為:表麵上的榮耀、虛假的榮譽。此詞最早見於柳宗元的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虛榮心是自尊心過分的表現,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要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虛榮心是一種常見的心態,因為虛榮與自尊有關。

    虛榮的心理與戲劇化的人格傾向有關。愛虛榮的人多半為外向型、衝動型、反複善變、做作,具有濃厚、強烈的情感反應,裝腔作勢、缺乏真實的情感,待人處世突出自我、浮躁不安。虛榮心的背後掩蓋著的是自卑與心虛等深層心理缺陷。具有虛榮心理的人,會竭力追慕浮華以掩飾心理上的缺陷。

    虛榮的危牆威脅著我們。一旦倒塌,將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我們要遠離虛榮的危牆。

    虛榮心過強的人,很容易被讚美之詞迷惑,甚至不能自持,走向了一個虛幻的世界。愛慕虛榮就是太渴望別人認可,即使明知別人是拍馬奉承但還是願意洗耳恭聽,甚至還會不惜以欺騙、撒謊來獲得讚美之詞。

    虛榮心是一種不好的心理狀態,對於一個欲追求成功的人士來說,有必要掌握下列自我調適的方法:

    ——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即對榮譽、地位、得失、麵子要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和態度。人生在世,要有一定的榮譽與地位,這是心理的需要。每個人都應十分珍惜和愛護自己及他人的榮譽與地位,但是這種追求必須與個人的社會角色及才能一致。麵子“不可沒有,也不能強求”,如果“打腫臉充胖子”,過分追求榮譽,顯示自己,就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同時也應正確看待失敗與挫折,“失敗乃成功之母”,必須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從挫折中悟出真諦,才能建立自信、自愛、自立、自強,從而消除虛榮心。

    ——在社會生活中把握攀比的尺度。比較是人們常有的社會心理,但要把握好攀比的方向、範圍與程度。從方向上講,要立足於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的比較,如比一比個人在社會建設和發展中的地位、作用與貢獻,而不是隻看到個人工資收入、待遇的高低。從範圍上講,要立足於健康的而不是病態的比較,如比實績,比幹勁,比投入,而不是貪圖虛名,嫉妒他人而表現自己;從程度上講,要從個人的實力上把握好比較的分寸,能力一般的就不能與能力強的相比。

    比較的尺度要由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來控製,完善的人格是正確進行社會比較、克服虛榮心的最好方法。

    ——學習良好的社會榜樣。從名人傳記、名人名言中,從現實生活中,以那些腳踏實地、不圖虛名、努力進取的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社會名流、學術家為榜樣,努力完善人格,做一個“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人。

    ——對不良的虛榮行為進行自我心理糾偏。如果個人已出現自誇、說謊、嫉妒等病態行為,可以采用心理訓練的方法進行自我糾偏,這種方法源於條件反射的強化原理。即當病態行為即將或已出現時,個體給自己施以一定的自我懲罰,如用套在手腕上的皮筋條反彈自己,以求警示與幹預作用。久而久之,虛榮行為就會逐步消退。

    無論何種方法,隻要你有超人的毅力與堅定的信念,堅持下去,你就會推倒自己心中那道虛榮的危牆,從而不再讓它對自己構成威脅。

    以達觀的心挑戰挫敗

    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障礙、困難,遭遇很多失敗、痛苦。在挫折麵前,有的人會出現暴怒、恐慌、悲哀、沮喪、退縮等情緒,影響了學習和工作,損害了身心健康。而有的人卻笑對挫折,對環境的變化能做出靈敏的反應,善於把不利條件化為有利條件,擺脫失敗,走向成功。

    意大利傑出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在監獄裏自得其樂,用破舊的小提琴練琴和演奏;波蘭偉大的詩人密茨凱維支在牢房裏構思詩作,在放逐途中創作了著名的《十四行詩集》。

    遭到打擊之後,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從而將不良情緒導往比較崇高的方向,使其得到升華,這是最為積極的辦法。善於采取升華這種積極的方式,就能像貝多芬說的一樣:“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麵對苦難和挫折,你要抬起頭來,笑對它,相信“這一切都會過去,今後會好起來的”。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靈魂。向往美好的未來,是困難時最好的自我安慰。在多難而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健康的心,一次次絢爛的笑容。苦難是一所沒人願意上的大學,但從那裏畢業的,都是強者。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麵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和挫折的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裏,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激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的淚,繼續前進吧!

    斬斷恐懼的尾巴

    《尚書》裏有這樣一句話:“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意思是:“對待各種事情,心中總懷著危懼之感,就像踩著老虎尾巴一樣畏懼,像走在春天即將融化的冰麵上一樣戰戰兢兢。”這正是恐懼心態的真實寫照。

    恐懼的心態還直接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恐懼能引起身體各種器官及生理狀況發生一係列病變,如表現出苦笑、戰栗、驚叫等反常姿態或動作軟弱無力,以及臉色蒼白、心律改變、血壓上升、消化腺活動受抑等,甚至血液的黏度和血中化學成分也會發生變化。這些都會給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恐懼首先會給心血管係統造成不良影響。心髒和血管是對情緒反應最敏感的器官,它們總是首先卷入情緒的興奮。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驚慌時會感到自己的心髒怦怦跳動,憤怒、焦慮時,則心律加快、血壓上升等,總之,使交感神經係統處於興奮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如果持續下去,加上其他生理變化,就可能造成心血管機能的紊亂,出現心律不齊、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嚴重時還會導致腦血栓或心肌梗塞。由於受到刺激,在盛怒之下引起心髒病突發,而造成突然死亡的事例,屢見不鮮。

    消化係統是對情緒反應的另一類敏感的器官。在恐懼情緒作用下,胃腸蠕動明顯減慢,胃液分泌明顯減少,胃腸機能受到嚴重擾亂,使人不思飲食。愁苦時,山珍海味也吃不下,如果長期持續下去,還會造成胃炎、胃潰瘍、潰瘍性結腸炎之類的胃腸疾病。恐懼還會影響神經係統的功能,重者引起精神錯亂,行為失常。所謂反應性精神病大多是這樣引起的,輕者也可造成神經係統活動的嚴重失調,並導致各種神經官能症。

    據說,在古代的人們讓被懷疑的人咀嚼一把大米,再把米麵吐出。如果米麵是幹的,那麽嚼米的人就有罪。在古代英國,如果受審的人不能吞下用麵包和乳酪做成的“測謊儀”,他就是有罪的。這兩個例子都利用了由於恐懼心理而產生的一種生理反應:喉部的肌肉收縮,導致吞東西困難,並抑製唾液分泌,因而使口腔和舌頭極端幹燥。在撒謊時,由於心理緊張,人就會產生這樣一些生理變化。

    恐懼心態同時還會減短人的壽命。

    恐懼的心態會破壞人體的生理平衡,減弱人體的生理機能,改變身體中體液的化學成分,這無形中就對身體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一個經常恐懼的人會感到很疲憊,會出現冷漠、感覺遲鈍、肌肉緊張,以及頭痛、背痛、脖子痛和肩膀痛。還有人一遇恐懼,就會胸口痛,發生濕疹,並幹擾身體的免疫係統,使人患上感冒和腮腺炎。長此以往,人就衰老得很快,最終減損壽命。

    在這方麵,有人在動物身上進行過試驗。早在幾百年前,就曾有人把一窩生的兩隻羊羔安排在相同的條件下生活,但在其中一隻的附近係著一隻狼,使這隻羊羔每天要麵對著這頭可怕的野獸。由於嚴重的恐懼和焦慮,它不吃食物,逐漸消瘦,不久就死了。而另一隻呢,則生長得很正常。在現代,有人用白鼠進行試驗,用同窩的兩隻大白鼠,在每隻白鼠尾巴上係上電極,在給電極之前都發出信號,但一隻白鼠能主動控製而不受電擊,另一隻則不能主動控製而常常遭受電擊。不能主動控製的這一隻,由於焦慮、恐懼和不安等緊張情緒的影響,最後得了胃潰瘍。

    那麽,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調整恐懼的心態呢?

    消除恐懼心態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是學會運用鬆弛訓練,掌握各種鬆弛技巧。

    在恐懼時,欣賞一曲優美的輕音樂,或自己唱一段流行歌曲。卡耐基說:“微笑、昂首闊步、做深呼吸、嘴裏哼著歌兒,假如你不會唱歌,用鼻子哼哼也可以,如此一來,你想再惹煩惱也不可能了。”當然也可以去看一場電影,進茶館去和朋友一起聊聊天,也可以去大自然中散散步,進行一下體育活動,青年人還可以去跳跳迪斯科。這些活動可以使你肌肉鬆弛,精神上得以放鬆,恐懼就會從你頭腦中溜走。無論你的工作多麽繁重,一旦心頭彌漫著恐懼情緒,覺得精神散漫,思緒不連貫或被什麽卡住,腦筋轉不過彎時,就應該停下來休息片刻,伸展一下身體,改變一下環境。出去跑跑,活動活動筋骨,或者靜坐沉思一陣,隨便什麽都行,隻要你覺得有趣,使精神大振就可以了。

    要隨時保持輕鬆,釋放所有的緊張,盡量在舒適的情況下學習、工作。可以進行短跑,速度要適中,要把全身都運動起來;或者做兩三分鍾的俯臥撐,然後靜下來,做四五次深呼吸。

    調整呼吸時,要深吸深吐,或用腹式呼吸,即慢慢地深吸一口氣,讓氣體在腹部停留五秒左右,再慢慢呼出。

    恐懼會限製一個人的呼吸,越能輕鬆自如地呼吸,越容易破除恐懼。再不然就舒舒服服地坐著,將衣服解開一些,慢慢吸氣、屏息,然後緩緩呼出,每個步驟都要先數完四下。深呼吸的同時,專心想象氣體在體內的循環情況,輕鬆愉快地一呼一吸。經過四五個吐吸之後,恐懼多半會自動消失。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可以隨時隨地地練習。

    人在恐懼的心態下,會很容易在困擾的事情上反複打轉。如果學會放鬆調劑,重新出發,那些破壞性的恐懼情緒終究是維持不了多久的。以下介紹幾種戰勝恐懼的方法:

    當你感覺到恐懼的事情要來臨時,用積極的心態去迎接它,比如,不要讓畏懼和擔憂把你壓垮,把它們分解成可以控製、征服的部分。你可以直接問自己:“我在怕什麽?”通常我們怕的隻是陰影。麵對你所害怕的場合,你要對自己說:“沒關係,這隻是一種經曆而已。”那麽,你的心態就會變得從容自如。

    有些並不可怕的東西卻使我們害怕,有些真正應當害怕的東西反而不使我們害怕。

    你要比你的恐懼強大。焦急、沮喪或生氣,往往因為我們太強調恐懼而變得更糟,實際上這種自我否定的恐懼不值得大驚小怪。你要堅定地把你的恐懼製服,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肯定的一麵。比方說,列舉10項你最為自豪的事物,包括你的才能、目標、友誼、運動技巧及善意等,把這張表擺在你的臥室台燈下,每天閱讀一次,至少持續一個禮拜。

    自我鼓勵法。在感到自己將要產生或已經產生了自我挫敗感的時候,可以用自我鼓勵的方法矯正,也就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來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同憂慮和恐懼進行鬥爭。這種方法是通過意識的調節,擺脫對自我虛構的失敗情境的想象,解除由想象中的挫折而產生的不良情緒的困擾,鼓勵自己振作精神,恢複樂觀、積極的態度,喚起自己的信心,獲得平靜、歡娛的心態。比如,在憂愁時勸說自己:“憂愁也沒有用。”在恐懼時,給自己壯膽:“不要怕,沒什麽可怕的!”在擔心失敗時激勵自己:“吃一塹,長一智,挫折和失敗能使人成熟。”在焦慮、煩惱時,把它們寫出來,再找出原因,調整心態,尋找解決辦法,這樣就能使胸中的焦急、煩惱情緒化為書麵語言,從而使心情逐漸平靜,重新樹立起自信。

    自我暗示法。當感覺恐懼、焦慮時,用積極的語言暗示自己:“我很平靜。”“沒什麽了不起的事,隻要我盡心盡力去做就行了。”用正麵肯定的語言做暗示,不要用“我不緊張”之類的否定暗示性語言。

    想象法。想象自己正走在大海邊,感覺到清涼的海風撲麵,聽到濤聲陣陣,一波一波的浪花輕輕舔著你的腳,舒適愜意。用這種方法可以想象任何使你放鬆的場景。最好每次想象同一場景,這樣可以更快更好地達到放鬆的效果。

    屢現刺激法。反複接受恐懼的刺激,接觸恐懼的目標,從而逐漸適應這種刺激,漸漸革除恐懼、逃避的舊習,而不再懼怕。這也就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的意思。如果恐懼的對象是人,則應采取與對方親近的方式,這樣可以了解、熟悉對方,發現自己原有的那種恐懼心理是多餘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