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認識機遇——揭開機遇的神秘麵紗(4/5)

作者:文錦字數:52434更新時間:2023-09-28 07:40:34

    早在2001年5月,宋姍珊就在高考例行體檢中查出患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這個消息對她的家庭來說無異於一道晴天霹靂。宋姍珊的爸爸是四川威遠縣某醫院醫生,媽媽是威遠縣某中學的教師,雖然生活並不十分富裕,但是這個小家庭裏卻充滿了書香氣息。因為害怕給姍珊即將到來的高考帶來壓力,父母決定隱瞞病情,僅僅告訴她得了普通的地中海貧血,需要一定的藥物治療。當時尚不算嚴重的初期病情,就已經使姍珊常常感覺疲勞,有時候甚至連筆都拿不起來。父母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他們幾次勸姍珊暫時休息,明年再參加高考。但是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就一直十分優秀的姍珊,怎麽也不肯放棄。最後,在帶病上考場的情況下,姍珊仍然以超過重點線幾十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四川大學的王牌專業——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父母一直瞞著姍珊,但是她的病情控製需要大量的藥物維持,父母隻有屢次更改杜撰的貧血病情種類,好讓姍珊不產生懷疑。但是觀察力敏銳的姍珊卻早已察覺了這一切。她發現爸爸床頭常常堆滿了有關白血病的書籍,媽媽常常在背地裏抹眼淚,她知道自己很有可能身患白血病。這個發現也曾經讓她絕望過,她不知道為什麽上天如此的不公,如此對待一個剛剛20歲的少女,她還有多少夢想和希望等待實現。但是很快的,她接受了這個現實,並且決定不能讓家人和朋友們擔心,她也就這樣隱瞞著自己已經知道了病情的事實。

    這一瞞就是3年。3年來,她除了常常吃藥之外,像一個普通少女一樣學習生活著。而這3年,說普通也不普通,在這3年裏,她過得如此充實而燦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個樂觀堅強的女孩,沒有讓任何人看出她的生命已經瀕臨消逝。在明知自己已經身患重症的情況下,姍珊依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去。她對待同學熱情耐心,在學校裏擔任了學院團委組織部部長和班裏的文娛委員。她在學習上也勤奮刻苦,曾獲得過學校單項一等獎學金和單項二等獎學金。她那突出的工作能力不僅贏得了同學們的讚譽好評,而且還為她贏得了四川大學“優秀團幹部”的榮譽稱號。

    2003年4月初,姍珊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查出其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已經進入加速期。這個時候,姍珊每天已經需要1200元的藥物來控製病情了。經曆了3年的藥物治療,她的家庭已經為此花去了20多萬的巨額費用,現在已經負債累累,一貧如洗了。

    但是上天並沒有放棄這樣一位出類拔萃的女孩,正當全家都陷入絕望了的時候,中華上海骨髓庫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已經找到了與姍珊完全匹配的骨髓!姍珊微弱的生命之火又燃起了希望。而現在也到了不得不休學靜養的時候。

    當父母告訴姍珊實情的時候,早有準備的姍珊表現得十分平靜,倒是她還微笑著安慰傷心的家人。找到匹配的骨髓還隻是希望的一個開始。骨髓移植手術已經計劃在當年6月進行,姍珊的病情已經不允許手術時間再拖下去,而單單移植骨髓的手術治療費和後期治療費就需要超過40萬元,對這樣一個不堪重負的普通家庭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數字。

    老師和同學剛剛得知這一情況也都十分震動,姍珊堅強地支撐了3年。3年來,就連同她朝夕相處的寢室室友,除了知道她身體不好以外,對她患白血病的情況也一無所知。就在申請休學前的幾天,姍珊還同大家一起上課,做實驗,沒有一絲抱怨。她的這種堅強樂觀的精神讓身邊的每一個人感動震撼。

    希望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積少成多的愛心,定能換回她陽光的笑容,換回她健康的身體,讓她能夠再次接受未來生命中的挑戰和收獲。畢竟,她是那樣的樂觀和堅強!就如姍珊自己所說:“我相信,手術一定可以成功,我一定可以活下來,我還有很多夢想要實現。”

    好心態擁有好機遇

    機遇來臨時,你要保持心胸開闊與樂觀。不久你就會聽到機遇在敲門,不是敲你的前門,而是叩你的心扉。

    機遇來臨時,許多人閉門不納。他們不知道機遇稍縱即逝。

    由於心態或者著眼點的不同,同樣的情況,可能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有一個善抓機遇的故事,這個故事廣泛流傳在推銷員中:兩個推銷員一同到非洲去推銷皮鞋。因為非洲天氣炎熱,那裏的人大都喜歡打赤腳。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很快失望了,他馬上給公司發去電報:“這裏的人都打赤腳,皮鞋在這兒沒有市場。”另一個推鎖員麵對同樣的情況,卻驚喜萬分,他喜不自禁,也給自己的公司發出了電報:“這裏的人都不穿鞋,市場潛力大得很。”最終,他的公司引導非洲人穿上皮鞋,發了大財。

    兩個青年到一家公司求職,經理把第一個求職者叫進辦公室裏,問道:“你覺得你原來的那個公司怎麽樣?”這個求職者麵色陰鬱地回答道:“唉,那裏糟透了。同事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部門經理粗野蠻橫、仗勢欺人,整個公司暮氣沉沉,生活在那裏感到十分壓抑,所以我想要換個理想的地方。”

    “我們這裏恐怕不是你理想的樂土。”經理說。於是那個年輕人愁容滿麵地走了出去。

    第二個進來的求職者也被問到了這個問題,他回答說:“我們那兒挺好的,同事們待人熱情、互相幫助,經理們平易近人、關心下屬,整個公司氣氛融洽,在那裏工作我感到非常愉快。如果不是想發揮特長,我真不想離開那裏。”“很好,你被錄取了。”經理笑吟吟地說。

    從某種角度上說,這位經理做出了非常聰明的取舍。

    就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樂觀者發明了遊艇,悲觀者發明了救生圈;樂觀者建造了高樓,悲觀者生產了救火栓;樂觀者都去做了玩命的賽車手,悲觀者卻穿起了白大褂當了醫生;最後樂觀者發射了宇宙飛船,悲觀者則開辦了保險公司。

    自信擁有機遇

    自信之心,是我們追求卓越人生旅途中的永不屈服的支柱,唯有自信,才能引爆我們生命中的潛質;唯有自信,才能戰勝我們生命旅程中的苦難和挫折;唯有自信,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永葆生命的青春;唯有自信,才能抓住我們生命當中不期而至的機遇。

    “自信”能抓住成功的良機。在此,我們可以借鑒一下名人的事例,看看他們是怎樣成功的。

    日本的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意大利歌劇院和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等許多著名歌劇院都曾多次邀他加盟執棒。

    有一次,他去歐洲參加音樂指揮家大賽,在決賽時,他被安排在最後一位。小澤征爾拿到評委交給的樂譜後,稍做準備,便全神貫注地指揮起來。突然,他發現樂曲中出現了一點不和諧。開始他以為是演奏錯了,就讓樂隊停下來重新演奏,但仍覺得不和諧。至此,他認為樂譜確實有問題。可是,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都鄭重聲明:樂譜不會有問題,是他的錯覺。麵對幾百名國際音樂界的權威人士,他難免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猶豫,甚至動搖。但是,他考慮再三,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他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他的聲音剛落,評委席上的那些評委們即站起來,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以試探指揮家們在發現錯誤而權威人士不承認的情況下,是否能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因為隻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真正稱得上世界一流的音樂指揮家。在比賽選手中,隻有小澤征爾堅信自己而不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因而他摘取了這次世界音樂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人生下來就應是自信的。自信的權利是誰也無法剝奪的。隻要堅信自己能行,就會獲得唯你獨有的成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即使困難再大,我們也可以走出困境,因為我們相信,是我們誤入了困境,而不是困境抓住了我們;即使磨難再多,我們都可以踏平坎坷,因為我們堅信,是我們誤讀了人生,而不是人生欺騙了我們。

    跋涉在沙漠中,我們應該相信綠洲;顛簸在浪濤之上,我們應該相信彼岸。別人可以不相信我們,我們不能不相信自己。

    大音樂家華格納曾遭受同時代人的批評攻擊,但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終於戰勝世人。達爾文在一個英國小園中工作20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他鍥而不舍,因為他自信已經找到線索,結果終得成功。

    19世紀的英國詩人濟慈幼年就成為孤兒,一生貧困,備受文藝批評家抨擊,戀愛失敗,身染癆病,26歲即去世。濟慈一生雖然潦倒不堪,卻不受環境的支配。他在少年時代讀到斯賓塞的《仙後》之後,就肯定自己也注定要成為詩人。他有一次說:“我想,我死後可以躋身於英國詩人之列。”濟慈一生致力於這個最大的目標,使他成為一位名垂不朽的詩人。

    你自信能夠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你如果自己心裏認定會失敗,就永遠不會成功。沒有自信,沒有目的,你就會一事無成。

    索菲婭·羅蘭是意大利著名影星,自1950年從影以來,已拍過60多部影片。她的演技爐火純青,曾獲得1961年度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她16歲時來到羅馬,要圓她的演員夢。但她從一開始就聽到了許多不利的意見。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她個子太高,臀部太寬,鼻子太長,嘴太大,下巴太小,根本不像一般的電影演員,更不像一個意大利式的演員。製片商卡洛看中了她,帶她去試了許多次鏡頭,但攝影師們都抱怨無法把她拍得美豔動人,因為她的鼻子太長,臀部太“發達”。卡洛於是對索菲婭說,如果你真想幹這一行,就得把鼻子和臀部“動一動”。素菲婭斷然拒絕了卡洛的要求。她說:“我為什麽非要長得和別人一樣呢?我知道,鼻子是臉龐的中心,它賦予臉龐以性格,我就喜歡我的鼻子和臉保持它的原狀。至於我的臀部,那是我的一部分,我隻想保持我現在的樣子。”她決心不靠外貌而是靠自己內在的氣質和精湛的演技來取勝。她沒有因為別人的議論而停下自己奮鬥的腳步。她成功了,那些有關她“鼻子長,嘴巴大,臀部寬”等的議論都“自息”了,這些特征反倒成了美女的標準。索菲婭在20世紀行將結束時,被評為這個世紀的“最美麗的女性”之一。

    索菲婭·羅蘭在她的自傳《愛情與生活》中這樣寫道:“自我開始從影起,我就出於自然的本能,知道什麽樣的化妝、發型、衣服和保健最適合我。我誰也不模仿。我從不去奴隸似的跟著時尚走。我隻要求看上去就像我自己,非我莫屬……衣服方麵的高級趣味反映了一個人的健全的自我洞察力,以及從新式樣選出最符合個人特點的式樣的能力……你唯一能依靠的真正實在的東西……就是你和你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你對自己的估計,以及你願意成為哪一類人的估計。”

    索菲婭·羅蘭談的是化妝和穿衣一類的事,但她深刻地觸到了做人的一個原則,就是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去奴隸似的”盲從別人。你要尊重自己的鑒別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要像牆頭草一樣,哪邊風大就往哪邊倒。

    要樹立自信心就必須信任自己,相信自己。

    前世界拳擊冠軍喬·弗列勒每戰必勝的秘訣是:參加比賽的前一天,總要在天花板上貼上自己的座右銘——我能勝!

    我們都知道電話是貝爾發明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貝爾之前,就有人發明了電話,但他沒有努力去宣傳和推廣自己的成果,終於被埋沒掉了;貝爾發明了電話後,起初也不被理睬和相信,但是他信心十足,不斷利用各種機會廣泛宣傳,終於把電話推廣開來。其他如蕭伯納、門捷列夫、居裏夫人、諾貝爾等,都是靠自信獲得成功的典範。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不放棄自信是成功的支撐與保障。自助者天助之。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戰勝挑戰;相信自己的人,才能在生命的沼澤中發現機遇之路。

    恒心獲取機遇

    在攀登高峰的道路上,如果遇到叢生的荊棘,你就必須有岩石的意誌;在跋涉的綿延長途中,如果遇到冷落的荒漠,你就必須有駱駝的耐力;在戰勝困難的機會麵前,你就必須有老鷹的敏銳。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焰往上竄。僅僅幾分鍾時間,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

    火場旁邊,站著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分的刺激,已使他麵無人色,渾身不住地顫抖著……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弗萊德·諾貝爾。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作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五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四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助手。五具燒得焦爛的屍體,令人慘不忍睹。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麵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複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困境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裝什麽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秘的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裏逃生、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大無畏的勇氣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戰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機遇——他發明了雷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