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認識機遇——揭開機遇的神秘麵紗(5/5)

作者:文錦字數:52434更新時間:2023-09-28 07:40:34

    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隨著當時許多歐洲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開礦山、修鐵路、鑿隧道、挖運河都需要炸藥。於是人們又開始親近諾貝爾了。

    他把實驗室從船上搬遷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溫爾維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單從世界各地紛至遝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脫災難。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蕩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著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一連串駭人聽聞的消息,再次使人們對諾貝爾望而生畏,甚至把他當成瘟神和災星。如果說前次災難還是小範圍內的話,那麽這一次他所遭受的已經是世界性的詛咒和驅逐了。諾貝爾又一次被人們拋棄了,不,應該說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災難給了他一個人。麵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反顧,永不退縮。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炸藥的威力曾是那樣不可一世,然而,大無畏的勇氣和矢誌不渝的恒心最終激發了他心中的潛能,最終征服了炸藥,嚇退了死神。諾貝爾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國際科學界視為一種崇高的榮譽。

    諾貝爾成功的經曆告訴我們,恒心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恒心是發揮潛能的必要條件。恒心與追求結合之後,就形成了百折不撓的巨大力量。

    機遇與消極心態無緣

    用悲觀消極的思考方式來審視自己的未來道路的人,總是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滿腹牢騷。他看不到自己發展的道路,就不敢向前走一步,他對時代、對人生、對自己充滿了懷疑,在憤怒和絕望中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消極的人隻看見他的錯誤和弱點,人往往被自己打倒。消極使人生蒙上陰影,自卑使人恐懼,孤獨讓人靈魂死寂,優柔寡斷使人百無一成,自暴自棄使人棄擲寶貴的生命。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唯有你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隻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機遇遠離悲觀、躲避消極。

    機遇遠離恐懼

    有很多成功的人也像一般人那樣,一遇到某些情況就會感到恐懼和害怕,不同的是,他們想出了一套有效的辦法來克服。

    恐懼使許多人無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因為恐懼消耗他們的精力,損害和破壞他們的創造力。身存恐懼弱點的人是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才能的。如果處境困難,他就會束手無策;如果焦慮不安,他隻會使自己無法做得最好。

    一位以美麗著稱的女演員曾經說過:任何想變漂亮一些的人絕對不可以恐懼和憂慮。恐懼和憂慮意味著所有美麗的毀滅、消亡和破壞,意味著喪失活力,無精打采,意味著多愁善感,意味著無休無止的災難。不要介意發生的事情,一個女演員絕對不可以憂慮。一旦她懂得這一點,那她就已經駛進了那條保持美麗容顏的高速公路的入口。

    恐懼使創新精神陷於麻木。恐懼毀滅自信,導致優柔寡斷。恐懼使我們動搖,不敢開始做任何事情。恐懼還使我們懷疑和猶豫。恐懼是能力上的一個大漏洞。有許多人把他們一半以上的寶貴精力浪費在毫無益處的恐懼和焦慮上麵了。

    勇敢的思想和堅定的信心是治療恐懼的天然藥物。勇敢和信心能夠中和恐懼思想,如同化學家通過在酸溶液裏加一點堿,就可以破壞酸的腐蝕力一樣。當人們心神不安時,當憂慮正消耗著他們的活力和精力時,他們是不可能獲得最佳效率的,他們是不可能事半功倍地將事情辦好的。憂慮、憤怒和苦惱的人無法做到思維活躍、思路清晰。

    初學遊泳的人,站在高高的水池邊要往下跳時,都會心生恐懼,如果壯大膽子,勇敢地跳下去,恐懼感就會慢慢消失,反複練習後,恐懼心理就不再存在了。

    有一個文藝作家對創作抱著極大野心,期望自己成為大文豪。

    美夢未成真前,他說:“因為心存恐懼,眼看著一天過去了,一星期、一年也過去了,仍然不敢輕易下筆。”另有一位創作家說:“我把重點放在如何使我的心力有技巧、有效率地發揮,在沒有一點靈感時,也要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像機器一樣不停地動筆。不管寫出的句子如何雜亂無章,隻要手在動就好了,因為手動能帶動心動,會慢慢地將文思引導出來。”

    許多人遭到失敗,是因為他們總是喜歡停下來詢問自己最終結果將會怎樣,他們將來是否能取得成功。這種不斷對事情結果的詢問導致了恐懼的產生,而恐懼對取得成功來說則是致命的。成功的秘訣在於集中心誌,而任何一種擔憂或恐懼都不利於集中心誌,並且還會毀滅人的創造力。當整個心態思想隨著恐懼的心情而起伏不定時,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收到功效。恐懼的人容易錯失機遇,機遇遠離恐懼。

    消除自卑,與機遇相約

    如果你選擇冒險,並勇敢地麵對,不但會獲得成功,還會從中受益匪淺,甚至可以改變你自卑、懦弱的性格,從而使你獲得重生的機會。

    黛比出生在一個有很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從小她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親的讚揚和鼓勵,但是由於孩子多,她的父母根本就顧不上她。這種經曆使得她長大成人後依然缺少自信心。她後來嫁給一個非常成功的高級管理人員,但美滿的婚姻並沒有能改變她缺乏自信的心態。當她與朋友出去參加社交活動時總是顯得很笨拙,唯一使她感到自信的地方和時間是在廚房裏烤製麵包的時候。她非常渴望成功,但是鼓起勇氣從家務中走出去,做出決定去承擔具有失敗風險的羞辱,對她來說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終於認識到自己要麽停止成功的夢想,要麽就鼓起勇氣去冒一次險。

    黛比這樣講述自己的經曆:我決定進入烹飪行業。我對我的媽媽爸爸以及我的丈夫說:“我準備去開一家食品店,因為你們總是告訴我說我的烹飪手藝有多麽了不起。”

    “噢,黛比,”他們一起驚叫道,“這是一個多麽荒唐的主意,你肯定是要失敗的。這事太難了。快別胡思亂想了。”他們一直這樣勸阻她,說實話,她幾乎相信他們說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她不願意再倒退回去,再像以往那樣猶猶豫豫地說“如果真的出現……”

    她下決心要開一家食品店。她丈夫始終反對,但最後還是給了她開食品店的資金。食品店開張的那一天,竟然沒有一個顧客光臨。黛比幾乎被冷酷的現實擊垮了。她冒了一次險,並且使自己身陷其中,看起來她是必敗無疑了。她甚至相信她的丈夫是對的,冒這麽大的險是一個錯誤。但是人就是這樣,在你已經冒了第一個很大的險以後,再去麵對風險就容易得多。

    黛比決定繼續走下去。一反平時膽怯羞澀的窘態,黛比端著一盤剛烘製的熱烘烘的食品在她居住的街區,請每一個過往的人品嚐。這使她越來越自信:所有嚐過她的食品的人都認為味道非常好。人們開始接受她的食品。今天,“黛比·菲爾茨”的名字在美國數以百計的食品商店的貨架上出現。她的公司“菲爾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是食品行業最成功的連鎖企業。今天的黛比·菲爾茨已經成了一個渾身都散發出自信的人!

    懦弱者與機遇無緣

    懦弱的人害怕壓力,因而他們也害怕競爭。在對手麵前,他們往往不善於堅持,而選擇回避或屈服。懦弱者對於自尊並不忽視,但他們常常更願意用屈辱來換回安寧。

    懦弱者常常害怕機遇,因為他們不習慣迎接挑戰。他們從機遇中看到的是憂患,而在真正的憂患中,他們又看不到機遇。

    懦弱者不善衝突,因而他們也害怕刀劍,進攻與防衛的武器在他們的手裏捍衛不了自身。他們當不了凶猛的虎狼,隻願做柔順的羔羊,而且往往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懦弱總會遭到嘲笑,而一旦遭到嘲笑,懦弱者會變得更加懦弱。

    懦弱者經常自憐自卑,他們心中沒有生活的高貴之處,鴻圖大誌是他們眼中的浮雲,可望而不可及。

    懦弱通常是恐懼的伴侶,恐懼加強了懦弱,它們都束縛了人的心靈和手腳。

    懦弱者常常會品嚐到悲劇的滋味。中國曆史上南唐後主李煜性格懦弱,終於沒能逃脫淪為亡國之君、飲鴆而死的悲慘命運。

    宋太祖趙匡胤肆無忌憚、得寸進尺地威脅欺壓南唐。鎮海節度使林仁肇有勇有謀,聽聞宋太祖在荊南製造了幾千艘戰艦,便向李後主奏稟,宋太祖是在圖謀江南。南唐愛國人士獲知此事後,也紛紛向李後主奏請,要求前往荊南秘密焚毀戰艦,破壞宋朝南犯的計劃。可李後主卻膽小怕事,不敢準奏,以致失去了防禦宋朝南侵的良機。

    南唐國滅,李後主淪為階下囚,其妻小周後常常被召進宋宮,侍奉宋皇,一去就得好多天才能放出來,至於她進宮到底做些什麽,作為丈夫的李後主一直不敢過問。隻是小周後每次從宮裏回來就把門關得緊緊的,一個人躲在屋裏悲悲切切地抽泣。對於這一切,李煜忍氣吞聲,把哀愁、痛苦、恥辱往肚裏咽,忍無可忍時,就寫些詩詞,聊以抒懷。

    李煜雖然在詩詞上極有造詣,然而作為一個國君、一個丈夫,他是一個懦夫,是一個失敗者。

    美國最偉大的推銷員弗蘭克說:“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如果你是勇士,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對於膽怯而又猶豫不決的人來說,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總是擔驚受怕的人,就不是一個自由的人,他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恐懼、憂慮包圍著,看不到前麵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風景。正如法國著名的文學家蒙田所說:“誰害怕受苦,誰就已經因為害怕而在受苦了。”懦夫怕死,但其實,他早已經不再是活著的人了。

    猶豫不決隻能錯失機遇

    把今天應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結果往往是明天也做不到。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頭驢在兩垛青草之間徘徊,欲吃這一垛青草時,卻發現另一垛青草更嫩更有營養,於是,驢子來回奔波,沒吃上一根青草,最後餓死了。驢子餓死,是因為它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考慮該吃哪一垛草上,而沒有去實踐吃草。

    也許有人認為,我們人比驢子聰明多了,不會犯驢子一樣的錯誤。果真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父親試圖用金錢贖回在戰爭中被敵軍俘虜的兩個兒子。這個父親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筆贖金來救兒子。但他被告知,隻能以這種方式救回一個兒子,他必須選擇救哪一個。這個慈愛而飽受折磨的父親,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是在這個緊要關頭,他無法決定救哪一個孩子、犧牲哪一個。這樣,他一直處於兩難選擇的巨大痛苦中,結果他的兩個兒子都被處決了。

    歌德曾經說過,猶豫不決的人永遠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為機會會在你猶豫的片刻失掉。所以我們必須拋棄掉猶豫不決的習慣,即使是處在混亂中,也必須果斷地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聖皮埃爾島發生火山爆發大災難的前一天,一艘意大利商船奧薩利納號正在裝貨準備運往法國。船長馬裏奧敏銳地察覺到了火山爆發的威脅。於是,他決定停止裝貨,立刻駛離這裏。但是發貨人不同意,他們威脅說現在貨物隻裝載了一半,如果他膽敢離開港口,他們就去控告他。但是,船長的決心卻毫不動搖。發貨人一再向船長保證培雷火山並沒有爆發的危險。船長堅定地回答道:“我對於培雷火山一無所知,但是如果維蘇威火山像這個火山今天早上的樣子,我一定要離開那不勒斯。現在我必須離開這裏,我寧可承擔貨物隻裝載了一半的責任,也不繼續冒著風險在這兒裝貨。”

    24小時後,發貨人和兩個海關官員正準備逮捕馬裏奧船長,聖皮埃爾的火山爆發了,他們全都死了。這時候奧薩利納號卻安全地航行在公海上,向法國前進。

    試想一下,如果馬裏奧船長遲疑不決的話,那麽他會得到什麽樣的結局呢?毫無疑問,同火山一起毀滅。在一些必須做出決定的緊急時刻,你就不能因為條件不成熟而猶豫不決,你隻能把自己全部的理解力激發出來,在當時情況下做出一個最有利的決定。當機立斷地做出一個決定,你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如果猶豫不決,那結果就隻剩下了失敗。所以,我們要努力訓練自己在做事時當機立斷,就算有時會犯錯,也比那種猶豫不決、遲遲不敢做決定的習慣要好。

    成千上萬的人雖然在能力上出類拔萃,但卻因為猶豫不決的行動習慣錯失良機而淪為平庸之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