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章 老頭(1/2)

作者:刹那輝煌字數:4434更新時間:2023-09-28 09:01:37

    《懺悔錄》就這樣呈現出一個淳樸自然、豐富多采、朝氣蓬勃的平民形象。正因為這個平民本身是一個代表人物,構成了十八世紀思想文化領域裏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所以《懺悔錄》無疑是十八世紀曆史中極為重要的思想材料。它使後人看到了一個思想家的成長、發展和內心世界,看到一個站在正麵指導時代潮流的曆史人物所具有的強有力的方麵和他精神上、道德上所發出的某種詩意的光輝。這種力量和光輝最終當然來自這個形象所代表的下層人民和他所體現的曆史前進的方向。總之,是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的反封建性質決定了《懺悔錄》和其中盧梭自我形象的積極意義,決定了它們在思想發展史上、文學史上的重要價值。假如盧梭對自我形象的描述僅止於以上這些,後人對他也可以滿足了,無權提出更多的要求。它們作為十八世紀反封建的思想材料不是已經相當夠了嗎?不是已經具有社會階級的意義並足以與蒙田在《隨感集》中對自己的描寫具有同等的價值嗎?但是,盧梭做得比這更多,走得更遠,他遠遠超過了蒙田,他的《懺悔錄》有著更為複雜得多的內容。盧梭在《懺悔錄》的另一個稿本中,曾經批評了過去寫自傳的人“總是要把自己喬裝打扮一番,名為自述,實為自讚,把自己寫成他所希望的那樣,而不是他實際上的那樣”。十六世紀的大散文家蒙田在《隨感集》中不就是這樣嗎?雖然也講了自己的缺點,卻把它們寫得相當可愛。盧俊對蒙田頗不以為然,他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一個哲理性的警句:“沒有可憎的缺點的人是沒有的。”這既是他對人的一種看法,也是他對自己的一種認識。認識這一點並不太困難,但要公開承認自己也是“有可憎的缺點”,特別是敢於把這種“可憎的缺點”披露出來,卻需要絕大的勇氣。人貴有自知之明、嚴於解剖自己,至今不仍是一種令人敬佩的美德嗎?顯然,在盧梭之前,文學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這樣一個有勇氣的作家,於是,盧梭以藐視前人的自豪,在《懺悔錄》的第一段就這樣宣布:“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麵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麵前。這個人就是我。”盧梭實踐了他自己的這一諾言,他在《懺悔錄》中的確以真誠坦率的態度講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個方麵,“既沒有隱瞞絲毫壞事,也沒有增添任何好事……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他大膽地把自己不能見人的隱私公之於眾,他承認自己在這種或那種情況下產生過一些卑劣的念頭,甚至有過下流的行徑。他說過謊,行過騙,調戲過婦女,偷過東西,甚至有偷竊的習慣。他以沉重的心情懺悔自己在一次偷竊後把罪過轉嫁到女仆瑪麗永的頭上,造成了她的不幸,懺悔自己在關鍵時刻卑劣地拋棄了最需要他的朋友勒·麥特爾,懺悔自己為了混一口飯吃而背叛了自己的新教信仰,改奉了天主教。應該承認,《懺悔錄》的坦率和真誠達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這使它成了文學史上的一部奇書。在這裏,作者的自我形象並不隻是發射出理想的光輝,也不隻是裹在意識形態的詩意裏,而是呈現出了驚人的真實。在他身上,既有崇高優美,也有卑劣醜惡,既有堅強和力量,也有軟弱和怯懦,既有樸實真誠,也有弄虛作假,既有精神和道德的美,也有某種市並無賴的習氣。總之。這不是為了要享受曆史的光榮而繪製出來的塗滿了油彩的畫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複雜的個人。這個自我形象的複雜性就是《懺悔錄》的複雜性,同時也是《懺悔錄》另具一種價值的原因。這種價值不僅在於它寫出了驚人的人性的真實,是曆史上第一部這樣真實的自傳,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用盧梭自己的話來說,“可以作為關於人的研究——這門學問無疑尚有待於創建——的第一份參考材料;”而且它的價值還在於,作者之所以這樣做,是有著深刻的思想動機和哲理作為指導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