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章 僧衣葬我(1/3)

作者:熊召政字數:6110更新時間:2023-09-28 10:23:05

    《斷鴻零雁記》reference_book_ids":[7234779843248786435,7172080380357397534]}]},"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車過斷橋,隱隱孤山浮在車窗外,我想到了一首詩:

    春雨樓頭尺八簫,

    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

    踏過櫻花第幾橋。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是蘇曼殊的。蘇曼殊是一個廣東商人在日本經商時,與一日本女子私通生下的孩子。生下三月,生母棄他而去。這麽一個混血私生兒,在那個時代,那樣一個家庭,難免要受到種族歧視和虐待。這導致他怪癖性格的形成,最終出家當了和尚。

    蘇曼殊的才情很高,寫小說、繪畫、寫詩,無一不能。本世紀初的那些文化人,像柳亞子、章太炎、陳獨秀、陳去病等,都是他的朋友,據說,他學詩的老師還是陳獨秀呢。

    蘇曼殊1918年5月2日病逝於上海廣慈醫院,享年三十五歲。當年6月9日正午葬於杭州西湖孤山北麓,西泠橋南岸。至今,孤山的旅遊指南上還標有“蘇曼殊遺址”。不說墓而說遺址,我想,十之八九,那墓是毀了。

    除了蘇曼殊的墓,孤山還葬了另外一名詩人,即“梅妻鶴子”的林和靖。這兩位詩人倒真是給孤山添了不少逸氣。不過,說得中肯一點,林和靖是逸中見奇,曼殊和尚則是奇中見逸。

    我認識蘇曼殊,是從他的“燕子龕詩”開始的。後來得知他葬在孤山,於是,我來西湖旅遊的第一站,便是孤山了。

    早春二月,乍暖還寒。斷斷續續下了半月的春雨,今日仍不見稍歇,買了孤山公園的門票,踏上山中小道,才感到幽靜得怕人。一團一團的樹影,一蓬一蓬的雨霧,一聲一聲的鷓鴣,一折一折的山道,讓你忘卻近在咫尺的車水馬龍的杭州,而生就一股肅穆的出塵的懷想。

    在山道上拐來拐去,目的是找到蘇曼殊遺址,可是這遺址仿佛是在跟我躲迷藏。走了個把小時,看到了林和靖的放鶴亭,還有一個把中國饅頭傳到日本去的什麽人的紀念碑。不肯謀麵的,還是這個蘇曼殊。

    曼殊生活的年代,是清末民初那一段劇烈動蕩時期。昏庸腐朽的滿清政權滅亡前的垂死掙紮,一個個竊國大盜的粉墨登場,導致軍閥連年混戰,華夏大地生靈塗炭。斯時,以孫文為首的革命誌士,旨在推翻帝製,建立共和。曼殊曾加入其中,那時,他的詩中是很有豪氣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