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章 無限江山一草堂(2/3)

作者:熊召政字數:6180更新時間:2023-09-28 10:23:06

    三

    唐代詩人中,最窮的有兩個,一個是杜甫,另一個是杜荀鶴。如果給他們劃成份,都是貧農。在新中國,他們可算是無產階級詩人。宋代,曾主持過草堂重修工作的喻汝礪,為這草堂寫了十二首詩,第一首頭兩句“燦燦詩翁錦城西,隻緣詩好合窮棲。”開宗明義就點明了杜甫的身份,這個“燦燦詩翁”窮棲於人世。同時表述了一個觀點:唯其窮棲,才能寫出好詩。杜甫自己也說過“文章憎命達”。這無異於告訴人們:文學是窮人的事業,這觀點與孔夫子的“倉廩實然後知禮節”顯然違背。文學與財富的關係,也就是說杜甫的立論是否正確,值得另寫一篇文章探討,這裏略下不表。在這裏,我想指出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的詩聖,一個瘦骨嶙嶙的窮老頭子,生前顛泊流離,為五鬥米折腰尚嫌不能,強抑嗽齒的窮愁,在達貴官人麵前強顏歡笑的這位在大熱天吃腐牛肉中毒而死的詩人,為何寓居三年多的一座草堂,竟有如此的宏敞亮麗?在這草堂裏,杜甫寫下了那首呼天搶地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如果草堂是今天這般氣象,杜甫會如此痛哉惜哉,稍帶著還把搶走茅草的鄰家的孩子咒罵一番?

    答案隻有一個:這座草堂是後人蓋的。從第二節裏列舉的曆代重修情況來看,基本上都是官府所為。這樣就引出了第二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的官府,為什麽在杜甫生前如此吝嗇,任其窮愁潦倒。但在他死後,又要如此大費財力,不厭其煩的修繕、擴建這一座已沒有杜甫的杜甫草堂呢?生前窮愁死後榮耀都達到了極致,這究竟是荒誕的黑色幽默呢,還是原汁原味的中國特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