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章 無限江山一草堂(3/3)

作者:熊召政字數:6180更新時間:2023-09-28 10:23:06

    前麵已經講過,詩在中國,首先是一種生存方式,其次才是藝術。且不說官場的附庸風雅已成痼疾,就是天生龍種威加四海的皇帝老兒,同樣也要往詩人堆中湊。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幾乎是兩個文盲,然而都有詩傳世,劉邦的《大風歌》寫得還不賴。禦製詩應算是中國詩歌中特殊的一種。乾隆皇帝禦製詩一萬多首,這數量超過了曆史上任何一位大詩人。盡管中國的統治階級愛好詩歌,但愛詩與愛詩人是兩碼事。曆史上,愛詩人的皇帝不多,但給詩人製造苦難的皇帝卻枚不勝舉。遠的不說,就說開創新中國的毛澤東,他自己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可是,這並不妨礙他無情打擊胡風、艾青等數以萬計的詩人、作家。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政權而殘酷迫害手無寸鐵的文人,從來都不會有道德上的障礙。

    基於以上考慮,漫步在這杜甫草堂中,我的確產生了“詩人獨自話淒涼”的感覺。

    四

    僅就園林而言,杜甫草堂堪稱西南勝景。鄧小平以八十高齡來遊草堂時,說:“來成都沒到杜甫草堂,就等於沒來成都。”我不知道這句話確切的含義是什麽。既可以理解成對杜甫的推崇,提示國人不可丟掉了憂患意識。又可理解為對這一片園林建築的讚美。是的,田舍農居風格的草堂,如含蓄淡遠的水墨畫,有著閑逸的韻致。特別是1996年動工興建的茅屋景區,曲水林塘,莫不充滿杜詩的意境。在洞庭湖上客死孤舟的杜甫,絕對想不到,他靠友人讚助而建起的流寓蝸居,竟然被改造成錦城佳構,從而吸引了八方權貴,萬國衣冠。僅從這一點看,詩人的榮幸,此地可稱為“海內孤本”。

    我在草堂中時,正值暮春,煙雨濛濛,園中遊人熙攘。我細心觀察,遊人最少的地方,是杜詩碑林。啊,他們並不為尋詩而來,像遊魚唼喋浮萍,他們需要的是這裏春光的溪流,娛情的小徑。細心一想可以理解,在中國曆史中,詩人是一種時尚。而在當今,在利益追逐成為社會首選的今天,詩人早已變成了社會中的邊緣人物。再沒有人願意欣賞鏗鏘的音韻,更沒有閑人來傾聽詩人的訴求。盡管這訴求發自心靈,注滿憂患,也不借助於語言暴力。但是,仍不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因為,產生於情感的詩,畢竟離銅臭太遠。

    2001.8.1晨寫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