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零五章《屍案調查科3》(7)(2/5)

作者:蜘蛛字數:66572更新時間:2023-09-29 00:21:17

    “別的還能看出來什麽?”胖磊看我話裏有話又問了一句。

    我並沒有著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獨自一人跑上橋,觀察了好一會兒,接著又氣喘籲籲地回到原地:“我懷疑嫌疑人就住在這附近的村子,他拋屍的方法有些特別。”

    “哦?這怎麽說?”

    我找了一串最為清晰的鞋印說道:“磊哥,你看看這串鞋印有沒有什麽不同?”

    “不同?”胖磊有些疑惑地看著我手指的方向。

    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我想表述的意思,我從旁邊掐了一根草插進了那一串立體泥土鞋印11之中。

    “左腳鞋印比右腳的深?”胖磊很快發現了問題。

    我搖了搖頭:“不全是,磊哥你跟我來。”胖磊跟著我走上了岸。

    四

    前幾天雲汐市時有陰雨,農村的泥土路相對比較鬆軟,嫌疑人在路麵上留下了大量清晰的立體痕跡。

    我又找了一串鞋印說道:“以石拱橋為界,嫌疑人的鞋印全部集中在橋南地麵上,說明嫌疑人是從南邊過來拋屍,屍塊被藏匿在橋洞裏之後他又原路折返了回去。我們目測這兩大包屍塊,應該是一個成年人被肢解後的重量,我猜,嫌疑人的拋屍地點就這一處。”

    “嗯,很有道理,你接著說。”胖磊聽得很認真。

    “知道了拋屍地點,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嫌疑人的拋屍方式。我剛才往橋南方向走了很長的距離,雖然路麵上有很多輪胎痕跡,但這些痕跡基本上可以排除。”

    “你是根據立體足跡的深淺排除的?”胖磊已經猜到了我要表達的意思。

    “對。我觀察了很長一段距離,所有的鞋印都有這個特征,一會兒是左腳的立體鞋印較深,一會兒是右腳的立體鞋印較深。鞋印的深度反映了嫌疑人的負重程度,也就是說,他身體左右邊交替負重。從立體鞋印深度的數值來看,他的負重量還不小。”

    “你是說,嫌疑人徒步扛著編織袋進行拋屍?”

    “你隻說中了一半,案發現場有兩大包屍塊,扛是不好扛的,他應該是借助了某種工具。”

    “工具?”

    “磊哥,你把照片調出來,看看編織袋封口的位置。”胖磊按照我所說打開了相機。

    “是不是這一張?”胖磊把相機遞給我,一張放大後的照片出現在相機背麵的液晶屏上。

    “你看看編織袋的打結方式。”

    “打結方式?”胖磊似懂非懂地望了望。

    “關於‘打結’,痕跡學上有專門的介紹,光我知道的打結方式就有十餘種,其中最常用的有半結、八字結、平結、漁人結、普魯士結、營釘結、縮繩結、接繩結、係木結等。嫌疑人使用的打結方式正是係木結。”

    “係木結最早由山民發明,他們去山裏砍柴,先把砍下來的柴歸攏成兩堆,接著用繩索捆上一堆,然後再捆另外一堆,兩垛柴火之間用木棍一穿,利用杠杆原理,以自己的肩膀為支點保持平衡把柴火挑下山。這種係繩結的方式最為牢固,解綁非常方便,後來逐漸普及開來。”

    “你是說嫌疑人用扁擔挑著兩包屍塊步行拋屍?”胖磊已經知道了結果。

    “沒錯,如果是一包屍塊,嫌疑人還有可能雙手交替拎著。咱們在現場發現的是兩包屍塊,這就必須要借助工具,根據編織袋上的‘係木結’,我可以肯定嫌疑人是徒步挑著扁擔拋屍,並沒有借助交通工具。”

    “那這家夥的體力夠好的!”胖磊抬頭看了一眼望不到邊的鞋印感歎道。

    確定完這一點後,我們再次回到橋下,橋洞邊的鞋印並沒有人為地破壞,這有利於我下一步的分析工作。

    “小龍,難道這串鞋印還能看出其他的信息來?”胖磊看著聚精會神的我,張口問道。

    “能!”我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之後開口道,“嫌疑人拋屍的具體時間應該在四天之內。”

    “四天?你確定?”胖磊實在想不出我的結論從哪裏來的。

    我拍了拍手掌上的灰塵解釋道:“從拋屍到報案,除了嫌疑人以外並沒有一個人來過這裏,這樣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分析。室外的鞋印,尤其是這種泥土鞋印,裸露時間長了,每天都會有細微的差別,比如,因為風力導致足跡凸起花紋邊棱漸漸塌陷;再比如,因為水分的蒸發導致土色發生變化,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分析足跡的新鮮程度。”

    胖磊聽得相當入神,並沒有打斷我。

    “室外泥土鞋印的變化都會遵循一些規律。無人破壞的鞋印保持時間較長,半日內鞋印邊棱整齊銳利,土色較深,特征明顯;一晝夜之後,邊棱開始脫落,鞋印與周圍泥土土色一致;兩日後棱角脫落,水分蒸發,土壤開始鬆散,邊緣和特征不再清晰;當到了三四日之後,鞋印底部會有稍許的皸裂以及蟲蟻攀爬的痕跡,再加上露水和潮氣的作用,足跡表麵的泥土會因為水珠的張力黏合在一起形成片狀;再綜合案發現場的氣溫、濕度,我基本上可以判斷出這串鞋印的遺留時間。”

    “你贏了!”胖磊衝我豎起了大拇指。

    “痕跡固定完了,我去喊明哥他們進來。”為了節省時間,我一路小跑上岸,衝明哥揮揮手。得到訊號的葉茜,提著明哥的勘查箱一溜煙地往我麵前跑來。

    “你別那麽激動,屍塊已經腐臭,戴著防毒麵罩都遮不住,你還是站遠一點。”我直接把正要向前衝的葉茜擋了回去。

    “沒事!”葉茜不以為意地跟在明哥身後徑直朝兩包屍塊走去。

    五

    “防水編織袋,難怪一路上沒有發現血滴。”老賢嘀咕了一句,但並沒有逃過我的耳朵。

    “防水編織袋?難道有特定的用途?”我對這個問題相當感興趣,如果這種編織袋有什麽特殊用途,那下一步的排查就會有針對性。

    “不難弄,大街上到處都有賣。”老賢一盆冷水慢悠悠地潑到了我的頭上。

    “原來是大通貨。”

    “也不算是,你們看。”明哥指著裂開的位置接著說道,“這種編織袋比普通的編織袋多了一層塑料薄膜內膽,價格上也貴了很多。”明哥說著用手使勁搓了搓編織袋內部帶有磨砂質感的透明薄膜:“很厚實,市場上一個要賣到五六塊錢。這種編織袋可以防水、防潮,一般用來裝幹貨的情況比較多,比如街上賣幹木耳、小幹魚的商販,基本上都是使用這種編織袋。”

    “明哥,我剛才分析出,嫌疑人可能是使用扁擔挑屍,而且他的體力很好,經濟水平並不是很高。”我一句話把我剛才的結論做了一個簡單的說明。

    明哥點了點頭接著說道:“現在電瓶車基本上都普及了,扁擔這種東西很少有人用,雖然用扁擔挑東西很省力,但沒挑習慣的人根本不會選擇這種方式拋屍。也就是說,嫌疑人可能長期使用扁擔挑重物。”

    “有沒有特殊的人群長期使用扁擔?”

    “早些年我們雲汐市的農村沒有通自來水,很多人習慣用扁擔挑井水吃,那個年代扁擔的使用率很高。但是近些年,我們這裏即使最偏遠的農村也家家都有壓井,所以扁擔的使用率越來越低,除了偶爾走街串巷的貨郎,我還真沒見誰用過。但光以這個去推斷嫌疑人的身份,還有點牽強,我們還是把現場勘查完畢再說。”

    明哥話音剛落,老賢已經為他清理出了一個場地,並鋪好裝屍袋,為下一步的拚接屍體做準備。

    很快,編織袋被解開,明哥撿起那個掉落在地上的腳掌開始拚接。當一塊塊不規則的屍塊被取出時,滾成小團的白色蛆蟲也隨之散落。

    強烈的不適讓葉茜的眉毛擰在了一起。

    “沒事吧?”我走到她跟前,用胳膊肘碰了碰她。

    葉茜沒有說話,輕輕地搖了搖頭。

    明哥的手套以及勘查服上已經爬滿了蛆蟲,可他視而不見,不緊不慢地從編織袋中將屍塊一一取出。

    “小龍,看一看切麵,能不能推斷出嫌疑人分屍使用的工具?”橋洞裏響起明哥的回聲。

    我把葉茜稍微往後拉了拉,蹲下身子仔細觀察屍塊上的刀口:“是用的菜刀。”

    “哦?說說理由。”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菜刀的刃口一般為直線,當它砍在屍體上時,砍切處骨折延長線是與菜刀刀刃方向一致的,而在傷口的底部會出現少量的卷刃特征,這是垂直砍切的情況。當菜刀斜著砍下來的時候,創口骨折線裂向砍擊方向,並會造成側骨板向外翹起,創壁上容易留下刃部豁口、卷刃引起的擦劃線條等特征,我就是根據這個分析出來的。”

    “嗯,很好!”說話間明哥從編織袋中捧出一顆沾滿凝血塊的人頭,頭顱頂上有一處凹陷狀鈍器傷口。

    他用力剝開黏附在麵部的長發,露出一張蒼白的女性人臉。“嫌疑人分屍未毀容,說明他和死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不怕我們通過麵相找到他。”明哥說著把那顆人頭在手中轉了半圈,“死者頭部多次受到鈍器打擊,作案工具應該是圓鐵錘,而且這是第一致命傷。也就是說,嫌疑人使用鈍器將受害人擊打致死之後,接著用菜刀肢解屍體拋屍橋洞。”明哥說完放下人頭,把編織袋中的屍塊全部取出,纏繞在一起的大腸等內髒則原封不動地留在袋子中。

    不久,一具幹癟的屍首被拚接起來,明哥用毛刷將表麵的蛆蟲稍作清理,開口說道:“最近的氣溫滿足蒼蠅卵孵化的要求,結合蛆蟲的大小,嫌疑人拋屍距今有三四天的時間。”這個結果也印證了我的結論。

    他接著說:“從盆骨以及容貌特征來看,死者的年齡在45歲左右,有文眉化濃妝的習慣;手繭較薄,說明她不經常從事體力勞動;體態臃腫,皮膚缺乏保養、黑而粗糙,說明她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

    “死者的下體有很嚴重的性交史。”老賢補充了一句。

    明哥低頭看了一眼:“回頭提取一下死者的陰道擦拭物。”

    “好的。”

    明哥接著把屍塊上的所有創口觀察了一遍之後,說道:“傷口砍切方向以及力度符合一個人作案的特征,可以排除多人作案的可能。嫌疑人分屍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從這一點來看他有可能是獨居。”

    “嫌疑人能挑著扁擔走這麽遠的路,說明他的體力異於常人,再加上熟練的打結方式,可以判斷出他應該是一個獨居一室的體力勞動者。”

    “通過鞋印分析,嫌疑人的年齡也在45歲上下。”我補充了一句。

    “這個年齡應該已經結婚,考慮離異或者老婆長期不在身邊的男性,把這一類劃撥成調查的重點。”明哥把目光集中在了葉茜身上。

    “明白,冷主任。”葉茜會意。

    “行,中心現場基本這樣,我們開始勘查外圍,有情況以後,咱們再碰頭。”

    六

    勘查工作從朝霞映臉一直忙到餘暉滿天,當我們全部圍在會議桌前時,還能隱約聞到一股屍臭味。

    “我這邊基本上沒有什麽指向性的結論,死者的所有人體組織都在,拋屍現場就這一個。焦磊,你那裏有沒有什麽情況?”明哥開了個頭。

    “暫時沒有,等賢哥說的時候,我會補充一點。”

    “小龍,你說說。”明哥扔過來一支煙卷,我雙手接過放在一邊:“嫌疑人能徒步進行拋屍,我起先認為他應該住得距離拋屍現場不遠,可後來我和葉茜沿著鞋印一路尋找才發現,他竟然挑著屍塊步行了將近四公裏,鞋印最終消失在村子最南端的大路上。”

    “四公裏?”胖磊驚呼道。

    “四公裏隻是最小值。”

    “這體力真是太厲害了。”

    明哥開口說道:“經測量,屍塊總重量在74千克左右,他能挑行這麽遠,不光是體力好就可以的,挑扁擔也是技術活,靠蠻力挑不了多久。按照我的猜測,嫌疑人極有可能是長年累月挑扁擔討生活的人。”

    我有些為難地道:“現場鞋印涉及範圍這麽廣,就算是知道嫌疑人是幹啥的又能怎樣?根本沒有任何抓手。”

    葉茜聽我這麽說,也點頭回道:“嫌疑人走過的路線涉及近十個自然村,村子人口密度太大,根本就是大海撈針。”

    明哥有些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國賢說說。”

    老賢翻開報告回道:“我在屍體傷口處提取到了大量氯化鈉,也就是食鹽,說明嫌疑人分屍用的菜刀可能是他經常使用的。”

    “也就是說,嫌疑人身邊除了自己平時做飯用的菜刀,並沒有更合適的分屍工具,單從這一點可以分析出嫌疑人的作案動機。”明哥開始逐條分析,“死者的致命傷是後腦部的鈍器傷,嫌疑人站在死者身後用圓鐵錘多次敲擊,才會形成這種傷口。他在知道自己殺了人之後,可能是為了移屍方便才想到分屍。國賢的檢驗結果判明,他並沒有事先為分屍準備工具,隻是順手拿起了自己平時使用的菜刀,從這一點分析,嫌疑人很有可能是激憤殺人後分屍。”

    我們幾人動作一致地點了點頭。

    “案發時嫌疑人和死者必定共處一室,能在一起說明兩個人相互認識,但嫌疑人在分屍之後沒有對死者的麵部進行破壞,表明兩者之間的關係很隱蔽,不為人知,嫌疑人並不擔心我們能因此找到他。凡是符合這種情況的,都是我們下一步要考慮的重點。”

    “國賢,你接著往下介紹。”

    老賢起身打開了投影儀,一塊長滿毛點的東西出現在投影布上:“我們在現場隻注意到了屍塊,沒有人注意到在屍塊的旁邊還有一塊這個。”

    “這個是……?”我看著這塊比薩形狀的東西問出了聲。

    “饢。”對於號稱“吃神”的胖磊來說,這根本難不倒他。

    “確切地說,這是一塊長滿黴菌的饢。”老賢翻開報告接著說,“這塊饢裝在一個塑料袋內壓在屍塊內側,由於時間和氣溫的原因,這塊饢已經長滿了黴菌,在顯微鏡下觀察,饢上麵長的是曲黴。”

    “曲黴?”我們所有人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

    老賢放下報告,科普道:“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黴菌有兩種:青黴和曲黴。青黴常分布在黴腐變質的水果、蔬菜、糧食和皮革等物體上,菌體直立菌絲的頂端長有掃帚狀的結構,結構的每一個分支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綠色,進行孢子生殖。曲黴廣泛分布在穀物、空氣和土壤中,曲黴直立菌絲的頂端膨大成球狀,球狀結構的表麵放射狀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隨曲黴種類的不同而呈黃色、橙色或黑色。”

    “這些和案件有關係?”

    老賢接著解釋道:“我剛才提到了一個名詞:孢子。它是黴菌的主要繁殖器官,分為有性孢子和無性孢子兩大類,前者通過兩個細胞融合和基因組交換形成,後者無此階段而經菌絲分裂等形成。孢子在適宜條件下發芽,形成菌絲而進行分裂繁殖;當外界環境不適宜時可以呈休眠狀態。菌絲的生長與水分、溫度以及生長基質有很大的關係。我結合最近一段時間案發現場的氣候條件分析出,這一塊饢放在這裏最少已經三四天的時間。”

    “和拋屍時間吻合?”

    “對,這塊饢應該是嫌疑人連同屍塊一起扔在這裏的。”老賢給了最終的結論。

    我邊聽邊盯著大屏幕:“賢哥,這塊饢並沒有牙齒咬痕,也就是說嫌疑人並沒有食用過,難道這上麵留下了嫌疑人的DNA?”

    老賢搖了搖頭:“饢上麵沒有嫌疑人的DNA。”

    “那這對案件有什麽幫助?”

    “這個我來解釋。”胖磊接了話茬,“其實這應該屬於你們痕跡學上的知識。”胖磊衝我挑了挑眉毛說道:“饢是新疆少數民族的傳統美食,說白了就是一種用饢坑烤製的麵餅,和我們平常吃的燒餅有些類似,但饢也有它自己的特點。”

    “是不是又圓又大,蓋上菜餡就是比薩?”我想起了胖磊第一次帶我去買饢時說的一句順口溜。

    葉茜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你小子,就不學好,我在說正事。”

    “小龍。”明哥衝我敲了敲桌子。

    我吐了下舌頭,沒有說話。

    胖磊正襟危坐:“我說到哪兒了?”

    “饢的特點。”

    “對,特點。”胖磊滑稽地一拍腦袋,“這饢在製作的過程中為了美觀,往往會在麵餅中央拓上類似同心圓的‘饢花’。”

    聽到“饢花”兩個字,我的表情忽然認真起來。

    胖磊接著說:“拓印‘饢花’有專門的工具,這種工具在新疆當地很常見,類似牙簽罐周圍插上一圈鐵釘,這種特製的工具紮出來的‘饢花’整齊、好看,在烤製的過程中不會變形。現在我們來看看嫌疑人遺留在現場的這塊饢。”胖磊把屏幕上的照片逐漸放大,饢花的形狀也逐漸清晰。

    “為什麽這上麵的饢花孔這麽不規律?”我問出了聲。

    “這個問題我以前在吃饢的時候就研究過。”胖磊見我問到了關鍵所在,鬆開了點擊圖片的鼠標,“這種不規則的饢花說明賣饢的老板使用的是傳統工藝,拓印饢花的工具是他自己做的。”

    “自己做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