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梅與文化藝術(2/5)

作者:張曦字數:11858更新時間:2023-10-03 22:50:28

    愛國民主老人陳叔通,一生為民族富強而奔走,生性淡泊,卻嫉惡如仇。他不愛富麗華貴的牡丹,而偏愛疏影橫斜的梅花。他說:“梅花品格最高,能耐寒,有骨氣。”因愛梅,他便盡力搜求名人畫梅真跡,先後收得百幅之多,於是名其齋曰:“百梅書屋”。每至寒冬飛雪之際,他便把畫幅張掛於書房內,品賞吟哦,嘯傲其間。

    董必武十分愛花,他最喜歡梅花。他曾寫下好幾首讚美梅花的詩。1969年初,董老因病臥床休息了幾天,他剛能下床,第一件事就是推窗觀賞院內的幾株梅花,見梅花傲雪吐豔盛開,他高興極了,揮筆寫下一詩:“今冬扶病又南來,飛見園中數樹梅。原是枯枝新吐豔,好似花為老人開。”

    梅花史話

    梅原產我國,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曆史。《詩經》裏有:“漂有梅,其實七分”的記載。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裏,發現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人們已從采梅果為主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品,到了漢晉南北朝,藝梅詠梅之風日盛。《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晉代陸凱,是東吳名將陸遜之侄,曾做過丞相,文辭優雅。陸凱有個文學摯友範曄(即《後漢書》作者)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範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自陸凱始,以梅花傳遞友情,傳為佳話。

    據史料記載:隋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遇見梅花仙子,故事美麗動人。說明當時人們也愛梅成風。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時已聞名於世。詩人白居易在離開杭州時,寫了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協律》,詩雲:“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祖廟邊繁似雪,孤山園裏麗如妝。唐代名臣宋環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有感,遂作《梅花賦》,詩中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諒不移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讚語。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諸多名家均有詠梅詩篇。曾一度為唐明皇李隆基大見寵幸的江采蘋,性喜梅花。據《梅妃傳》記:“所居欄檻、悉植數枝……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

    南宋範成大是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他在蘇州石湖辟範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並在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

    1191年冬,詞人、音樂家薑夔住在範成大石湖梅園中,正值梅花盛開。他自度新曲,填了兩首詠梅詞,名曰:《暗香》、《疏影》,音節諧婉,極受範的讚賞。

    梅的故鄉在鄂西、川東。據《本草綱目》引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梅實生漢中山穀”,而“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花鏡》上說:“古梅多著名於吳下、吳興、西湖、會稽、四明等處,每多百年老幹。”《花鏡》在梅的注解中說:四川大渡河上遊的丹巴縣內,海拔1900~2000米的山穀地帶,雅礱江流域會理縣的海拔1900米的山間,都有野梅生長。廣西興安縣山區、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大庾嶺,古代都是盛產梅的地方。廣東增城縣的羅浮山,曆來以產梅花著稱於世,“羅浮”後來就成了梅花的別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