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梅與文化藝術(4/5)

作者:張曦字數:11858更新時間:2023-10-03 22:50:28

    以梅寄閑情

    和元代王冕相比,一樣是隱士,一樣是詠梅詩,北宋人林逋(世稱和靖先生)寫的《山園小梅》卻另有一番格調。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這首詠梅詩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作者高招的寫梅藝術。詩的一、二句描寫這樣一組畫麵:在靠山的花園裏,百花由盛到衰,最後紛紛飄落,這時,園中的梅花卻依次開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後獨占花園。這一幅連貫的畫麵,很像影視藝術上的“滾動鏡頭”。三、四句是寫梅的名句,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說這兩句“曲盡梅的體態”,作者是用“特寫鏡頭”寫梅:青山腳下,小園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見底,潭邊有梅一簇,梅枝橫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影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影生輝。每當夜幕降臨,月灑青輝,晚風襲來,梅香四溢,滿園芬芳。五、六句從側麵寫梅:寒鳥棲息過無數樹枝,卻對橫斜水上的梅枝“偷眼”,粉蝶是花的使者,天天出沒在花叢中,哪種花沒見過,但如果她知道山園裏的梅花,也會因此“斷魂”。在作者筆下,梅態、梅香、梅色,是如何的迷人,全由讀者去想象了。最後兩句是直抒胸臆:我隱居山中,隻要有園中小梅與做伴,粗俗的曲調、渾濁的土酒都是多餘的了。作者對梅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借梅訴鄉情

    “美不美,江中水,親不親,故鄉人”人生在世,為生活奔波,少不了背井離鄉,離鄉越遠,思鄉越切,離家愈久,念家愈急,這是人之常情。在古詩中,像李白寫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類借月抒情的“思鄉詩”比比皆是,借梅思鄉的詩歌,卻寥若晨星,清代詩人汪中的《梅花》,算是這類題材的珍品。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孤館”是詩人在外地傳道授業的地方,詩人從“孤館”寒梅萌發,推知春風將緩緩到來。三、四句是詩人的聯想,由“孤館”想到“故園”既然“孤館”的“寒梅”已經萌發,那麽,“故園”的小河邊,梅花也該開放了,這首詩就是這樣,含蓄委婉地表達思鄉之情。

    以梅喻身世

    晚唐詩人李商隱有一首題為《憶梅》的五言絕句: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定定”是四川俚語,死心踏地的意思。“天涯”指梓州(今四川三台)四川遠離都城長安,地處西南邊陲,稱之為“天涯”也不為過,況且作者是中原人氏(河南沁陽縣人),淪落四川,也算是天涯之客,從“定定”看來,作者遠在天涯,回家無望。第二句“依依”有留戀之意,作者遠在他鄉,孤獨寂寞,自然尋找精神上的安慰,“向物華”不失為一種慰藉心靈的現實之舉。“物華”原指樹的花,這裏指美麗的春景。一、二句寫出了作者的心境,是“憶花”的鋪墊。三、四句是全詩的轉折點,開始緊扣詩題。但出呼意料的是,作者並未寫自己對梅花的愛慕之情,而是寫出自己對梅花的痛恨之心。作者為什麽要恨寒梅呢?最後一句揭開了謎底。在作者看來,寒梅雖春前開放,但在春回大地的時候,它卻凋謝了,不免有些遺憾,這種遺憾繼而轉化為怨恨,使全詩另有一番含義。梅為自然界中的普通植物,春去春回,花開花謝,自有它的規律,作者為什麽對它如此懷恨在心呢?我們可以從作者的人生曆程中尋找其中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