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節 菊花名地(3/3)

作者:張曦字數:6112更新時間:2023-10-03 22:50:30

    小欖“菊城”的由來

    小欖又被稱為“菊城”,“菊城”這個譽滿天下、婦孺皆知的名字,許多人都知道因菊花而起,但從何時叫起,知者甚少。其實,“菊城”是因1959年的一次菊花展覽會流傳開的。

    1959年是建國後小欖舉辦的首屆菊展。這屆菊花會,在菊花藝術方麵既繼承了傳統的藝菊技術,又開創了新的造型風格,小欖人首次用菊花砌成了一件寬10米,高7米的巨幅壁畫“平鴿”,用菊藝砌作了巨幅標語、圖案等,同時展出了大批大立菊、懸崖菊、塔形菊、品種菊。展期雖七日,觀眾卻近30萬人次。珠江電影製片廠還專門製作了一部名為《菊花》的紀錄片,省內外一些報刊連日大篇幅報道了菊會盛況,譽小欖為“菊城”。從此“菊城”花事日漸繁盛。

    小欖在菊花藝術上的獨樹一幟。讓“菊城”譽滿海內外的是1994年傳統的第四屆甲戍菊花大會。當時菊會布展範圍達10公裏,展出各種菊花82萬多盆,菊花品種1568個,其中單株著花千朵以上的大立菊就有113盆,吸引了國內和來自23個國家、地區的遊客600多萬人次。

    意義

    小欖人愛菊、種菊,因而有“菊城”的美稱。古往今來關於“菊花”的詠頌數不勝數,給這片盛產菊花的土地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小欖人栽培、紮作菊花的傳統藝術代代相傳,並不斷發揚光大,特別是紮作立菊方麵,小欖人更是有巧奪天工之技藝,不斷刷新世界紀錄。而小欖每“60年一次大展,10年一次小展”的菊花盛會更令人歎為觀止,菊會以“自然、人文、花海、菊城”作為特色,以菊花造景為主,突出栽培技藝。造型各異的菊花美景美不勝收,是嶺南菊花文化的一大盛會。改革開放後,小欖鎮發揮菊花文化優勢,每三年舉辦一屆中型的菊花會,每年舉辦一次菊花欣賞會,並使菊展成為展示小欖鎮群眾文化藝術的一個主要載體。

    小欖菊花會是中國菊文化最集中的體現,群眾參與性極強,文化內涵深厚,具有較高的曆史和文化價值。同時,菊花品性高潔,早已深入人心,傳承菊文化的小欖菊花會對陶冶性情、提高群眾文化素養、增進對外文化交流、構建和諧社會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小欖菊花會發展至今,其規模和大部分菊藝得以承傳,但部分名菊種失傳,一些傳統特色菊藝被現代裝飾取代,藝菊絕技的傳人也越來越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