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7(2/5)

作者:熊召政字數:20902更新時間:2023-10-04 20:40:18

    從未聽過口戲的陳太後,簡直不敢相信這一折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縣太爺升堂戲,竟是張九郎一張嘴“演”出來的。她看到屋子裏的人一個個笑得前仰後合,想著那滑稽可笑的對話,也是忍俊不住,笑得直抹眼淚。笑夠了,她又狐疑地問已是笑得岔氣的李太後:

    “妹子,這張九郎真的是一個人,沒人幫腔?”

    “你問他。”李太後一手捶著胸口,一手指著馮保。

    “啟稟陳太後,這張九郎就是一個人,不信,你老人家自己瞧著。”

    馮保說著,命小火者撤去屏風,隻見張九郎屁股離了凳兒局促不安地跪到地上,桌子上隻有一方驚堂木和一杯茶水。

    李太後被逗得心情大好,吩咐馮保給張九郎賜座,又賞了他一碟禦膳房的饌點——幾塊用棗泥製成的色如琥珀的花糕,張九郎謝了,拈了一塊兒受用。

    “張九郎,你這一張嘴,怎的可以同時做出幾種聲音來?”李太後問。

    “小的學來的。”

    別看張九郎身懷絕技,一旦與太後麵對麵,他的氣性就癱了下去,本想回答得俏皮點,誰知出口的話卻幹巴巴的。

    “怎麽學的,有沒有師承?”李太後又問。

    “有,”張九郎拘謹回答,“小的小時候是個淘氣鬼,一次上樹掏鳥窩踩失了腳,跌下來摔斷了一條腿,從此就成了殘廢。俺爹一見我就愁眉苦臉的,怕我長大了養不活自己,成了家中累贅。一日,我去城隍廟集市上逛,看到一個老乞丐在演口戲,學驢叫馬叫,倒像是真的來了一群驢馬,俺便跟著他,在外雲遊了好多年。”

    “古話說得不差,家有金山銀山,不如薄藝防身。”李太後忽然對張九郎產生了同情,問道,“你學得這門絕技,能養家糊口嗎?”

    “能,”張九郎臉上露出燦爛笑容,“京城大戶人家多,隔三差五就有人請小的去表演,多多少少都會賞小的幾兩銀子。”

    “唔,”李太後點點頭,又問,“你什麽聲音都能學嗎?”

    “能!”

    “你學學喜鵲叫。”

    話音一落,隻見張九郎已撅起嘴。頓時,養德齋裏便響起了一陣唧唧喳喳的喜鵲聲。

    一直靜聽談話的陳太後這時插嘴問道:“張九郎,你會學小女子唱曲兒嗎?”

    “回太後娘娘,這個簡單。”

    “你唱一段來聽聽。”

    “不知太後娘娘要聽哪一段?”

    “隨你唱,要好聽的。”

    “小的遵命。”張九郎稍一斟酌,說道,“小的就用蘇州話唱一支南曲,叫《嫁窮夫》,不知太後願意聽否。”

    “好的,就唱這一曲。”

    得了陳太後的首肯,張九郎便打開那把大折扇遮住臉,先聽得一陣三弦撥弄聲,接著,一個嬌滴滴的聲音用吳儂軟語唱了起來:

    奴奴薄命嫁窮夫,

    明日端陽件件無。

    家家都飲雄黃酒。

    唯奴奴,一杯清水共菖蒲。

    奴也不怨公來不怨婆,

    不怨爹娘錯配夫。

    隻因奴,八個字內安排定,

    罰奴今世嫁貧夫。

    可恨冤家無道理,

    終日吃酒賭錢去遊湖。

    仔細思量無了局,

    倒不如削發做尼姑。

    長齋一口把彌陀念,

    修得來生嫁個好丈夫。

    卻說這南調起源於蘇鬆地區,到後來在北京也很流行。士紳人家的堂會,也常請專唱南曲的絲竹班子。這曲《嫁窮夫》是南曲中有名的段子,稍解南曲的人都會哼它。張九郎選了這支曲子來唱,原也是想通過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來體現自己口戲的絕技。應該說,他的這點心機沒有白費。就在他咿咿呀呀唱得如泣如訴時,在場的人都產生了幻覺——她們忘記了這是一位長著山羊胡子的老頭子的唱口,直當是堂會上的裙釵名角兒。這也難怪她們,那唱聲實在是甜美傳神:玉磬一般的音質,讓你陶醉於江南佳麗的哀婉;銅鈴一樣的嗓子,讓你感受到千嬌百媚的秋波……一曲終了,養德齋裏仍悄沒聲息,大家還沉浸在歌曲中沒有醒過神來。

    “好像啊!”

    不知是誰大聲冒了一句,屋子裏這才熱鬧起來,眾人七嘴八舌稱讚張九郎的“女聲”惟妙惟肖。容兒是蘇州人,李太後便問她:

    “容兒,這張九郎學的蘇州話,像不像?”

    “像,”容兒興奮得臉上泛起紅潮,“若不是眼見為實,我真不相信這是個男人唱的。”

    經過這兩段表演,李太後對眼前這個張九郎已是刮目相看,她正想吩咐他上演今天的壓軸戲《虎嘯叢林》,忽見大門被推開,小皇上身邊的侍應孫海慌慌張張跑了進來,直奔到繡榻前跪下稟道:

    “啟稟李太後,萬歲爺讓奴才前來請您過去。”

    “何事?”李太後問。

    “通政司派人送來兩道奏本,都加蓋了十萬火急的關防。”

    “啊,有這等事。姐姐,你們在這裏繼續聽張九郎的口戲,咱去去就來。”

    李太後說罷,便帶著馮保出了養德齋,由孫海領著穿過月華門來到東暖閣。一進屋,隻見朱翊鈞站在書案前,急得直搓手。下午李太後去養德齋聽口戲,卻把朱翊鈞留在東暖閣中溫書。大凡宮內的娛樂活動,她總是有選擇地讓朱翊鈞參加,能夠不去的盡量不去,她是怕孩子的心玩野了收不攏。朱翊鈞年紀小,對聽曲兒看大戲之類的娛事不感興趣,因此也樂得耍單,暫離母後的管束,與孫海客用一幫小太監玩自己高興的事。剛才,他正在東暖閣外抖空竹,司禮監秉筆太監張宏急匆匆送過來兩道奏本,說是要作速閱處,朱翊鈞拿不定主意,便派孫海去把母後喊了進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