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5(1/5)

作者:熊召政字數:20248更新時間:2023-10-04 20:40:20

    >

    F��k位於東門大街的大學士府,因其前身是遼王府,那規模勢派竟是超過了荊州府衙。張文明買下後重新修葺裝飾,體製愈是恢弘。老遠看去,那一片片飛簷翹拔的曲麵大屋頂,蓋著華貴的琉璃瓦,日頭底下反射出耀眼光芒。正門兩根粗大的平柱之間,寬大的門梁上懸了一塊六尺長的伽楠香大匾,書有鬥大的“大學士府”四個石青底子的金字。門前踏道兩側,各蹲了一隻神采飛揚的漢白玉大石獅。府前廣場甚為寬闊,踏道兩側藻井廊沿之下,挨著角柱石,是兩排鏨工考究的米青石係馬樁,正對著大門約十丈開外,並排兒豎了四根高聳入雲的沉香旗杆,飄揚的黃綾滾邊三角彩旗上,“大學士張”四個字赫然醒目。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無論刮風下雨,這旗杆下以及大門口都有家丁守衛。因此,除了府中開堂會以及別的什麽喜慶日子,大門口落滿官轎歇滿馬匹外,平常空蕩蕩難得見一個人影。高牆大院重門深禁,那氣勢就把人震懾,誰還敢於此地逗留一窺堂奧呢?

    自張老太爺被承差水火棍打傷後,這半個多月裏,大學士府門前每日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遠近各路官員,不管熟識不熟識,莫不都爭先恐後趕來探視。這裏頭作祟的,原是官場上的攀比之心。某某衙門的左堂大人持了拜帖攜著禮盒兒前來問候,那右堂大人若不來,豈不遭人議論?這個衙門探視過了,那個衙門焉敢有半點支吾?荊州城裏各衙門自不必說,鄰近州府衙門,隻要有一個帶了頭,其他的也必都聞風而動。最早趕來慰問的,是湖廣道撫按兩院的代表,這兩衙一動,底下各府州縣有誰不看上司臉色行事?官場上盛行的本來就是鑽營之術,熱衷於奔走權門的官員們自是不肯放過這一次邀寵討好的良機。一時間,荊州城中百官雲集,大學士府門前廣場連日來竟像是開廟會似的,眾官員緊趕慢趕揣著巴結之心前來,卻沒有一個能見到張老太爺。這老頭子聽了趙謙的話,托言傷勢太重,躲在後院不出來。接待他們的是張老太爺的二兒子,張居正的弟弟張居謙。他如今掛了個錦衣衛指揮的五品銜,府衙也就在這荊州城中。因在私宅與來訪的官員不好行庭參禮,張居謙索性除了官袍,隻穿便服見客。每天,他都要收下一大摞灑金朱砂箋的拜帖,禮盒兒差不多堆滿一間屋子。這一天大約巳牌時分,張居謙正在前院客堂裏接待專程從夷陵州趕來拜謁的太守馮大人,一名家人進來遞給他一份拜帖。這份拜帖太過簡陋,好像是臨時找一張紅紙寫下的,上麵一行顏體楷書倒是頗見功力:晚生李順謹拜。“是遠安的知縣李順,”張居謙對馮大人說,“你且稍坐,我去迎他進來。”

    張居謙走出大門,隻見李順穿了一件油青布的直裰站在廣場上靜候。他旁邊站了一個腳夫,挑了兩隻禮盒兒,一隻方方正正,另一隻圓鼓鼓的,大過府衙懸掛的大燈籠,都用紅布罩著看不清裏頭的實物。張居謙看這禮擔沉甸甸的,心裏先已有了幾分滿意,忙迎上去抱拳一揖,笑吟吟說道:

    “李大人,屋裏請。你的轎夫呢,讓他們喝茶去。”

    “咱沒有轎夫,”李順擦著滿頭的大汗,恭謹答道,“咱是走著來的。”

    “你從遠安走來?有二百多裏路吧?”張居謙一驚。

    “不不,咱騎了匹驢子來的,進了城,咱就將驢子留在家裏拴著。”

    “啊,我倒忘了,李大人就住在城裏頭。”

    張居謙說著把李順引進客廳,先將他與馮大人作了介紹。馮大人是六品官,比李順高了一品,加之他對這個不是科舉出身的特薦知縣有些瞧不起,故敷衍作答。李順也不計較,與張居謙寒暄了幾句,就從袖籠裏掏出一張禮單遞給張居謙,紅著臉說:

    “聽說張老太爺受了重傷,晚生寢食難安。遠安窮鄉僻壤,沒啥置辦的,備上一些土特產,給老太爺補補身子。”

    張居謙接過禮單一看,上麵寫著:“天麻十斤,烏骨雞二十隻。”頓時心中不悅,忖道:“你遠安再窮,也不至於弄出這等上斤不上兩的禮物來,這不是打發叫花子嗎?”他隨手把禮單朝茶幾上一丟,說道:“難為李大人心誠,但這份禮物斷難收下。”

    “這是為何?”

    “家嚴生性不喜歡吃雞。”

    “可這是烏骨雞呀,”李順鄭重聲明,“和天麻一起燉著吃,專治頭暈。”

    “烏骨雞還不是雞?”張居謙怏怏不樂回道,“家嚴一聞到雞湯味兒,就作嘔。”

    “李大人啦李大人,你在荊州城住了這麽多年,怎麽連這個都不知道?”閑坐一旁的馮大人趁機插話,“咱從山西調來夷陵任上還不到一年,就知道老太爺從來不吃雞,他老人家最喜歡吃的,是鵝。”

    “對,家嚴喜歡吃鵝,”張居謙接過話頭,“李大人,這烏骨雞你還是拿回去。”

    李順心下揣度這是張居謙嫌禮薄,一時無以回答。卻說那天他在家中與到訪的金學曾別過,當時就騎一匹小驢兒花了兩天時間回到遠安縣衙,他雖然知道了張老太爺挨打的消息,但並未引起重視。大約過了十幾天,縣學教諭自荊州公幹回來,向他備細說了湖廣道遠近州縣衙門前往大學士府探視張老太爺的盛況,他這才發覺自己真是個笨人,居然想不到去大學士府拜望,卻顛兒顛兒地回到縣衙。如今隻好再往荊州一趟送禮補個人情。提到送禮,他又犯了難,遠安是個窮縣,衙庫裏雖存有百十兩銀子,可那是一應差役的工錢和幾位屬官的俸資,萬萬動不得。何況他當上縣令的第一天就為自己訂下規矩,除了俸銀,不可昧良心花公家一厘錢。搜遍篋笥,找出了二兩碎銀,吩咐衙役就用這些錢買了十斤天麻和二十隻烏骨雞。他自以為這是一份重禮,及至到了荊州,聽說別的州縣衙門送的大禮盒兒都是用騾子馱,外帶還奉上一張銀票,大的幾百兩少的幾十兩不等,這才為自己禮物的寒酸而發窘,想再添置些又苦於囊空如洗,隻好硬著頭皮帶著禮挑子姍姍而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