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8(2/5)

作者:熊召政字數:23256更新時間:2023-10-04 20:40:21

    “啟稟皇上,臣建議,這六幅墨寶暫不要賜給講官。”

    “為何?”

    “用印有誤。”

    “這是朕的印,昨天,咱讓捧印太監蓋上的。”

    “皇上一共有十三方印,什麽時候該用什麽印,講究極嚴,一點都不能錯。”

    “是嗎?”小皇上急欲想聽下去。

    張居正略一沉思,侃侃言道:“洪武皇帝開國之初,考查古典,稽察體製,乃造製印信大寶以昭示天下,並傳承後世。天子寶印一共有十三個,第一叫‘皇帝之寶’,詔赦用也;第二叫‘皇帝行寶’,命將出師用之;第三叫‘皇帝信寶’,征兵用之;第四叫‘天子之寶’,誥告安撫四夷用之;第五叫‘天子行寶’,給四夷賜物用之;第六叫‘天子信寶’,征兵四夷用之;第七叫‘奉天之寶’,郊禋用之;第八叫‘恭禋之寶’,封印進香合用之:第九叫‘製詔之寶’,專用於製作諭誥文書;第十叫‘敕命之寶’,專用於敕諭敕文;第十一叫‘精一執中’,手書賜墨用之;第十二叫‘禦府丹符’,封記符號用之。在這十二個分類禦寶之上,還有一方用作頒布法令號召天下的寶印,叫‘凝命神寶唯一鎮國寶藏’。這十三方大印備一朝之製,乃天子受命之符,代代相傳,不可更易。陛下賜給講臣的墨寶,循例應該用‘精一執中’,但卻錯用成了‘皇帝之寶’,此等謬誤,切不可傳出禁廷。”

    師相一番教誨,小皇上聽得認真,深感當皇帝不容易,該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他回味一番,說道:

    “皇帝用錯印絕非小事,這六幅字作廢了,朕下晝回西暖閣重寫,重鈐印。”

    “如此甚好,”張居正滿意地點點頭,望了望錦幄外影影綽綽的人影,又道,“今日的講章,陛下聽過了,不知還有什麽要問的?”

    小皇上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孔聖人講‘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於慎行的解釋已很通透。依朕來看,故舊,對於朝廷來說,就是戚畹勳貴,王公大臣。對這些人,不可求全責備。隻要沒有大的過錯,朝廷對他們一定要寬容,要善待,這是天子施行仁政的內容,朕不但要做到,而且還要做好,元輔,朕理解得對嗎?”

    從這席話中可以看出,小皇上聽講很認真,但張居正擔心小皇上因“仁”亂法,便及時提醒道:

    “故舊無大故,朝廷的原則是不棄,不棄就是讓他們得以機會效命朝廷,而不是讓朝廷花民脂民膏,養一幫閑人。”

    “如今,戚畹勳貴、王公大臣裏頭,可有閑人嗎?”朱翊鈞目不轉睛地盯著張居正。

    “有,而且還不少。”張居正的口氣十分篤定,“就說那個駙馬都尉許從成,不單吃著朝廷的俸祿,還坐享著上萬畝皇上賜給的子粒田收入。鄉下有田莊,城裏有店鋪,已是富得流油,論資產,早在武清伯李偉之上。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不但不能幫朝廷做一點實事,還到處惹是生非。太後倡議子粒田征稅,他不但不支持太後,反而頭一個反對。”

    今日的經筵,許從成也參加了,馮保朝錦幄外頭看了看,小聲說:

    “許都尉還是做了一點事情,每年春秋兩次郊禋,都是他代表皇上主祭。”

    張居正一笑,譏道:“一年中就做了這兩天差事,這還不能稱作閑人嗎?”

    關於子粒田征稅問題,涉及的利益群體是藩王宗室和王公勳貴。單憑俸祿吃飯的朝廷大臣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因此都積極支持這一改革。倒是那些擁有子粒田勢豪的大戶反對者甚眾。近些時,各種傳言不絕於耳。小皇上聽多了,有時候也難免動惻隱之心,認為這些哭窮的王公自有可憐之處,但他深信母後的決策沒有錯誤,也謹記張居正的教誨“聖君不可有婦人之仁”,因此對這類的告狀一概不理。方才張居正說到的許從成,倒著實讓他犯難。從親情上講,這許從成是他嫡親姑父,但也正是他,對子粒田征稅反對尤烈。據東廠呈上的訪單得知,前不久在荊州城中發現的那一位神秘的刺客,可能也與這位駙馬都尉有關。甚至有的官員還根據這一傳聞遞上奏章,要求對許從成從嚴懲處。小皇上心裏頭思忖:張居正今日對許從成的抨擊,可能與這些傳聞有關。他知道此時如不明確表態,任其事態擴大,必然對皇室不利,便說道:

    “元輔說許從成是個閑人,雖然不假,但責不在他,今後,多給他派些差事就是。至於子粒田征稅,他是發了一些牢騷,突然要他往外拿銀子,心裏頭憋氣,說些難聽的話也是情有可諒。最近,荊州知府趙謙被人毒死的事,居然有人說與許從成有關,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聽鼓聽聲,聽話聽音,張居正一聽小皇上有袒護許從成之意,也立馬就地轉彎,回道:

    “荊州刺客一事,下臣謹遵聖命,不予追究。”

    “如此甚好,”小皇上仿佛搬開了壓在心上的一塊石頭,笑道,“趙謙被金學曾查出是一個貪官,本屬死有餘辜,這事查起來也無甚意義。”

    “聖上所言極是。”張居正附和。

    小皇上想了想,又回到方才的話題,又道:

    “先生講朝廷勳貴多半都是閑人,但他們都是功臣之後,朝廷對於功臣,若不多加撫恤,今後,誰還肯為朝廷效力?”

    小皇上逮著個問題就要刨根問底尋個究竟,張居正也想趁此機會把一些施政綱領通通透透講出來教導皇上,於是沉吟回奏道:

    “我朝開國以來,對於開疆拓土創建綱治的文武功臣,依其績效之大小,分封為公、侯、伯三等爵位。這些爵位有流有世。所謂流,即受封隻限於個人。所謂世,即爵位可以世襲相傳,無論是流是世,一經受封,朝廷都要給付金書鐵券為憑。佐高皇定天下的功臣,鐵券上書‘開國輔運’四字,佐成祖登大寶者,鐵券上書有‘奉天靖難’四字,自這兩位皇帝之後的受封者,武臣書‘宣力功臣’,文臣書‘守正文臣’,這些都有定製。受封功臣,根據不同爵位而得不同的賞賜和歲祿。高皇帝規定,賜田最多不超過五千石。現在,這個數目已是大大超過,如果受封後又有建功,受封者或者晉爵或者晉爵加祿,這種例子極少。世襲爵位者,循例都是長子繼任。成祖皇帝時,慮著襲爵者無功受祿不思長進,便鼓勵他們橫經請業以資黻黼。對於其中的才德兼優者,武臣之後,充團營三營提督總兵或坐營官,或五軍都督府掌印僉書,留都守備,出任十六鎮總兵官鎮守;文臣之後,幼而嗣者,送往國子監學習,與其他學生一樣,穿緇衣戴平巾,不可享用特權。如果學習不認真犯下過錯,則要革除冠服以示懲罰。所有世襲子弟,犯罪枉法者,輕者奪其祿,重者奪其爵,這都是高皇帝與成祖皇帝傳下的好規矩,如果認真執行,王公勳貴中,哪裏會有這麽多的閑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