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56章(2/2)

作者:隨語而安的詩字數:4604更新時間:2020-08-26 07:20:41

    “而龍舟競賽作為一項水上運動,經曆了功利性、紀念性和競技性三種基本形態。”

    “功利型的龍舟競渡,是指起始萌生階段的龍舟競渡,從時間上講,大致在先秦。原始時期的先民,在水上捕撈、渡水勞動,特別是在水患中的逃命、救人和水上爭鬥中,爭相競渡。”

    “紀念型的龍舟競渡,形成於漢魏六朝,延續至今。吳國人周處《風土記》是最早記錄端午競渡的文獻,明三國時,‘端午競渡’已成為風氣。而記錄龍舟競渡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最早文獻,是梁代吳均、宗懍和唐代魏征留下的資料。其中魏征在《誌》中寫道:“屈原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湖上船,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掉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其迅楫齊驅,梢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諸郡率然。”自此,端午競渡這一民俗統一在“紀念屈原”這個具有凝聚力的主題上。”

    “競技型龍舟競渡,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其發展可追溯至1976年舉行的香港龍舟邀請賽,此後,龍舟競賽成為現代體育項目,熱潮席卷全球30多個國家。在國際上,龍舟運動基本上是一種競技型的體育項目。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邪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睛)。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汨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爾後,湖南省汨羅市便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舉辦國際龍舟節。”

    “在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鄰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湖南省沅陵縣,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貴州省銅仁盛鎮遠縣聯合申報的“賽龍舟”入選,列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項雜技項目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在明末清初廣東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八記載:“五月時,洪流滂濞,放於百裏。鄉人為龍舟之會,觀者畫船雲合,首尾相銜,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龍舟長十餘丈,高七八尺,龍髯去水二尺。額與項坐六七人。中有錦亭,坐倍之。旗者、蓋者、鉦鼓者、揮橈擊枻者,不下七八十人。競渡則驚濤湧起,雷雨交馳。舟去而水痕久不能合。斯亦遊觀之至侈者。廣中龍船,惟東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鄉鄉有之。如彭峽者可紀也。……廣中(珠江三角洲)龍船,惟東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從初一到三十),鄉鄉有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