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5章 說話應掌握必要的原則(1)(1/4)

作者:劉斌字數:12208更新時間:2023-10-22 00:29:29

    真誠是說話的第一樂章

    真誠是成功說話的第一樂章。曾經打敗過拿破侖的庫圖佐夫,在給葉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說:您問我靠什麽魅力凝聚著社交界如雲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實、真情和真誠。”真實、真情和真誠的態度是討人喜歡的說話妙訣。

    (一)隻有真誠才能換來真誠

    真誠,顧名思義就是真實誠懇。我們與人相處,追求成功,良好的目標和準則應該是為了自己、他人和社會,讓三者均是獲益者。交際的實質是給予和索取。如果屬於精神上的給予,沒有真誠,別人就不可能得到你的給予;如果是物質上的給予,缺乏誠意,對方隻能視作恩賜,可能因出於無奈,不得不接受。社會上不乏虛偽之人,他們把社交的技巧看成是蒙騙對方並牟取私利的一種手段。曆史上那些打算給正直的君王戴高帽子的奸臣,正是因為偽裝成一幅正人君子,心口如一的樣子,其見不得人的勾當才能得逞。但是,虛偽、偽裝的東西是絕對經不起時間的檢驗的,遲早會被人所識破。所以,一個人若在說話方麵染上了這種毛病,也就注定了他失敗的命運。

    可以這樣說,人的本性是真誠的,虛假是社會對人性的扭曲。由於經濟與社會地位的高低不同,有些人以追求名利為目的,當達到這一目的的方式在社交中表現出來時,就造成了虛假。它對被蒙騙的一方會造成較大的損害。一個把自我實現目標放在金錢與權勢上的人,虛假幾乎是其痼疾。一個以財與勢作為社交本錢的人,是決不會獲得別人的真誠的,也絕不可能獲得最終的成功。隻有真誠待人,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

    (二)說話真誠的人,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諺語說:“真誠貴於珠寶,信實乃人民之珍。”說話真誠的人,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說話真誠著稱。他14歲時參加殿試,真宗出了一道題讓他做,晏殊看過試題後說:“我10天以前做過這個題目,草稿還在,請陛下另外出個題目吧。”真宗見晏殊這樣真誠,感到他可信,便賜他“同進士出身”。晏殊在史館任職期間,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員常到外麵吃喝玩樂。晏殊因為家貧,沒有錢出去,隻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書寫文章。有一天,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東宮官,許多大臣不解。真宗對此解釋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隻有晏殊和兄弟們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合適的人選。”晏殊向真宗謝恩後說:“我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隻是家裏窮而已,如果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真宗聽了,越發讚歎他的真誠,對他更加信任。

    由此可見,真誠,不論對說話者還是對聽話者來說,都非常重要。若不真誠待人,等於欺人、愚人,若輕信他人不實之詞,可能會耽誤大事,造成不良後果。

    (三)寥寥數語,打動人心

    說話,是一個傳遞信息的過程。因此,提高自己的說話信心,增添自己的說話魅力,不全在於說話者本人能否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還在於你所表達的思想、信息能否為聽眾所接受並產生共鳴。也就是說,要把話說好,關鍵在於說的話能否撥動聽者的心弦。

    在生活中,有的人長篇大論或慷慨激昂,可就是打不起聽者的精神;而有的人雖寥寥幾語,卻擲地有聲,產生魔力。何故?因為後者了解人們的自尊心,能設身處地地站到對方的立場上,以對方的眼光來觀察問題。因此,他們的談話充滿真誠,很能打動人心。

    195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曾在政治上出現嚴重的危機,當年他是年輕的參議員,艾森豪威爾將他作為競選夥伴。當他為競選奔忙時,倏地《紐約時報》拋出抨擊他在競選中秘密受賄的文章。新聞飛遍全國,頓時輿論大嘩,壓力越來越大。使他化險為夷的奇跡出現,是他做了一次震撼美國的演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