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一章 唐三彩(8)(1/4)

作者:莞簡妤字數:13212更新時間:2020-01-15 13:36:33

    起四川古陶瓷,必然首先想到邛窯,因為它是四川盆地乃至我國西南地區影響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古陶瓷窯。而且以邛崍十方堂窯為首,加上都江堰玉堂窯、成都琉璃廠窯、樂山荻坪山窯、雅安蘆山窯、遂寧龍鳳鎮窯等等,組成了龐大的邛窯係。

    從隋代開始,邛窯以其創燒的乳濁綠釉、銅紅釉、釉下多色彩繪瓷和高溫唐三彩而統領大西南陶瓷業700餘年,給後世留下許多高古陶瓷珍品,其中,高溫唐三彩就是邛窯留給我們的美輪美奐的奇葩。

    邛窯高溫唐三彩水盂不難看出,色彩豔麗、釉麵閃光多細片、修胎精細、胎體輕薄、形似金器……這些正是邛窯高溫唐三彩的主要外在特征。為什麽它們曆經一千多年仍靚麗如初?這就取決於它們的內在特征了,其秘密就在釉和彩料的配方中。

    經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測定,邛窯這種透明玻璃釉彩的成分如下:

    透明綠釉:二氧化矽5991%,三氧化二鋁1011%,三氧化二鐵56%,二氧化鈦07%,氧化鈣175%,氧化鎂47%,氧化鉀154%,氧化鈉0%,氧化錳047%,氧化銅148%,五氧化二磷187%。

    透明黃釉:二氧化矽599%,三氧化二鋁1076%,三氧化二鐵96%,氧化鈦07%,氧化鈣1654%,氧化鎂450%,氧化鉀18%,氧化鈉04%,氧化錳07%,氧化銅008%,五氧化二磷4%。

    由於邛窯高溫唐三彩不含氧化鉛,無“泛鉛”現象,燒成溫度達1100℃以上。這樣大大增加了釉彩的化學穩定性,因此可以作為各種高檔實用器,以替代需求劇增的金銀器,所以邛窯唐三彩器型多為仿金銀器型,“依型斷代”要參照金銀器才行。許多帶足圈、甚至高足圈的邛窯三彩器,是唐代、最遲不晚於五代的製品。

    唐代高溫玻璃綠釉水盂胎白、釉翠,潤如寶石,很有視覺衝擊力。它呈略扁的球狀,體態優美。水盂、硯、洗、水注或硯滴等文房類器物是邛窯高溫唐三彩的一大門類,這類器物大都巧玲瓏,漂亮可愛,加之無鉛無毒,令人愛不釋手。

    唐三彩執壺與水注,用作酒具和文房用具。它們色彩濃豔,由黃、綠、褐等多色組成。雖然胎體褐紅,但厚厚的白色化裝土形成了白色襯底,使得色彩格外鮮豔。

    唐三彩花口折壁洗體態靈動,色彩豔麗,給人以流光溢彩之感。這些高溫唐三彩文房用具與珍玩,恐怕不是為一般百姓所製作,而是為因安史之亂而入川的高官顯貴、財主富商或文人墨客專門製造的。

    從出土情況來看也能明這一點,邛窯高溫唐三彩幾乎都出土於成都和邛崍城市中心地帶,其他地區很少發現,即使在邛崍十方堂窯址高溫唐三彩標本也很少見,而邛窯其他產品卻分布很廣,遍及四川盆地、西部周邊省份及長江下遊地區,這明當時邛窯高溫唐三彩的供應範圍十分狹窄。

    邛窯高溫唐三彩往往跟乳濁綠釉瓷分布在同一地層,燒造年代主要是中唐到晚唐時期,可能延續到五代。眾所周知,唐代有過兩次皇帝入川,因避安史之亂唐玄宗於公元月入川,在川呆了一年零兩個月;14年之後的公元881年,唐僖宗避黃巢起義入川,並在川達四年之久。

    很可能正是這類重大事件給邛窯帶來了燒製高溫唐三彩的契機。邛窯高溫唐三彩體現了邛窯興盛期的燒造水平,是邛窯的代表作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