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四章 青花瓷(1/5)

作者:莞簡妤字數:24504更新時間:2020-01-15 13:36:35

    從形式上來看,青花瓷畫突破了宣紙等介質的束縛,在光滑有弧度的瓷胎上以妙造自然為勝事,雖增加了創作的難度,但也賦予了青花瓷器獨特的藝術魅力,表現出具有靈動率真的審美內涵。即以水墨畫的繪製為例,許多青花瓷畫著意模仿“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以及其他名畫家的筆法。

    然而即便是模仿,青花瓷器上的水墨畫仍可圈可點,其筆法或蒼茫秀潤,或渾厚明淨,或雄奇深遠,濃淡相宜,錯落有致,畫法之精細,分色層次之鮮明,立體感之強,達到了“墨分五色”的高超境界,給人以疏朗清新、幽靜雅致的藝術美感,令人傾心迷戀。

    平和青花瓷的特點是寬邊,在盤、碗的口沿繪分格及圓形開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實等。其生產可分明萬曆至清初和康熙兩個時期,前者為開光的青花瓷,後者則胎薄。

    產於明萬曆年間的平和青花盤使用浙料繪畫,有翠藍、灰藍、淡藍幾種色調,運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個色階,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礎。

    畫師們熟練地運筆,無論勾、點、染皆隨心所欲,自然灑脫。凡是勾勒圓圈,皆是用兩筆拚湊而成,因這種花卉圖案具有典型的歐洲風格的青花瓷器,深得歐洲王公貴族喜愛。

    平和青花瓷是明代外銷瓷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它既具有歐洲的趣味,又保留了中國的民族風格。平和青花瓷的造型主要有盤、碗、瓶、軍持等,以盤為多且具典型***物一般薄胎,盤有圓口和葵花口,內底微凹,圈足微向內斜,足上多粘有砂粒。

    其紋飾特征主要表現在裝飾上,中心的主題紋飾多為花卉、花籃、禽鳥及動物紋,盤內壁一般為八個左右扇形(亦有橢圓形)開光,開光內繪雜寶等圖案,有的盤壁還模印出花瓣或開光的輪廓。

    一般收藏的平和青花瓷瓷盤,有圓口,也有葵花口的,都是折沿、淺腹、平底、矮圈足,圈足粘砂;盤外壁為簡易開窗圖,盤內壁為蓮瓣形開窗,窗內飾四吉祥和向日葵等,並間以立柱。立柱內飾錦紋和瓔珞等;內區為錦邊八弧開窗,窗內為水草和飛禽等中國畫等圖案。

    青花與傳統文人的審美也是抵觸的。明曹昭《格古要論》:“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文人喜歡更為素雅的瓷器。?廣交藏友要積極參加收藏組織,參加收藏會所的學習,這是一條少走彎路的捷徑。

    如玉,是中國文人深入骨髓的美學追求。儒家文化認為“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荀子》)。玉的諸多品質與儒家倡導的品德相契合——所謂君子之德,乃是一種溫柔敦厚、含蓄內斂的東方人格。賞玉、佩玉和用玉既是審美行為,也是陶冶性情、進德修身的方式。景德鎮瓷最早受到關注,並得到宋真宗賜年號為鎮名,正是由於當時生產的青白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但,青花之美最終融入了文人的審美,成為雅俗共賞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明清以後,青花被重新定義為一種青翠優雅的色彩。更有一些文人從合於《易》的高度對青花進行闡釋。

    清末文人龔鉽在吟詠青花瓷的顏色時,將青與白視為陰陽兩儀的象征:“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裏吐分明。可參造物先妙,無極由來太極生。”更多的人將青花視為水墨之美的另一表現形式,而水墨寫意正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妙所在。這無疑肯定了青花在審美上的高度。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青花瓷自身也經曆了色彩由濃豔到清雅,紋樣從繁複、細密到寫意、空靈的變化。相信這其中既有材料的原因,更有文化的原因。

    元青花從草原走出,與多元文化交融、演變,形成了素雅清麗、明淨單純、簡逸自然的青花瓷風格,並一直在我國陶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都是其他瓷器品種所無法比擬的。

    撇開青花瓷在曆史上的知名度不談,我偏愛青花的表現力,比起其餘技法的陶瓷繪畫來強太多了。

    青與白的語言,就像當年學素描時的黑白關係。青花就像藍色的素描,有頭濃,濃水,淡水,飲水等多種深淺不一的區別。根據畫麵的需要調配不僅能做出素描的黑白灰層次,還可做出像國畫一樣的水墨效果,也可和釉上彩結合,形成畫麵豐富的鬥彩。

    在學校接觸到的老師,如果涉及到與陶瓷繪畫方麵的創作,很多老師都會選擇表現力極強的青花。如羅聰老師的宏村係列的青花係列,采用他獨創的剔青手法,把宏村的水墨山河表現的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