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四章 青花瓷(3/5)

作者:莞簡妤字數:24504更新時間:2020-01-15 13:36:35

    胎質:大多已使用二元配方(瓷石 高嶺土),已呈近代瓷特征。胎質堅致細膩,氣孔率極低,基本不吸水,叩之聲音渾厚響亮。部分為青白瓷和卵白瓷瓷胎。也有一些瓷胎不夠致密,比較鬆軟,可能與燒成溫度有關。不少瓷胎表麵有鐵鏽斑點。鏽斑堅硬,不易去除,鏽色極深,呈黑褐色。但也有基本不見鏽斑者。明元青花瓷的胎土含雜質(主要是鐵分子物質)還比較多,但如果使用含鐵分較高的墊具,也有可能在底足出現鐵鏽斑點。區別主要是觀察鏽斑是從胎體析出還是由外部粘連所致。如是後者,鐵鏽斑點一般都分布在足端(即與墊圈、墊餅的接觸麵),外底中心地帶少有;如是前者,則分布比較沒有規律,外底中心地帶常可見之。還有一點對鑒別很有參考意義,即大的鏽斑常呈現銀麵,有雲母般的光澤。

    青花鳳首流扁執壺元高184厘米口徑4厘米足徑8厘米1998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蘆草溝鎮西寧莊村出土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藏

    旋紋:修坯時大多已經修去,不見旋紋。也有少數保留,多為疏間距旋紋,絕無明清時的密旋紋。起刀點如逗號,幹脆利落,或帶起一個乳丁。旋紋方向為左旋。

    窯紅:大多不見窯紅,但也有少數有之。多為濃重的橘紅色,不見後世才有的“枇杷黃”。

    砂底和釉底:絕大部分元青花瓷器為砂底,即底部露胎不上釉,但也有釉底的,如河北省博物館藏元代青花獅子戲球紋八棱玉壺春瓶即是釉底。

    釉斑:有一部分砂底元青花瓷器底部有釉斑。釉斑或多或少,大不等,形狀不規則,一般呈青白釉色。為什麽會特地加上這些並不美觀的釉斑呢?經觀察,我發現這些釉斑的分布有一定規律:即經常分布在圈足內牆根和外底邊沿的交接處,外底中心區域。這不就是經常會出現裂縫的地方嗎?由於胎泥的問題(如熟化程度不夠)、成型的問題(如拉坯不勻)、瓷坯幹燥環境問題(查有關資料,元代尚沒有“晾曬池”這種玩意),所以生坯在幹燥過程中的坼裂現象當比較常見,這些釉斑即是用來填補瓷坯縫隙的。再觀察釉斑呈圓形的很少,許多都是呈不規則長條狀的,又可證實我的推測。另外這些釉斑都很厚,也能明此道理。現代一些元青花仿品,也效仿釉斑,但因為作偽者不明元代人在器底加釉斑的用意,或者任意揮灑,在不可能產生坼裂的部位也亂點一通,毫無道理可言。或者分布整齊、具裝飾意味,不知古人是在需要的地方(也就是有坼裂的地方)才加釉斑的,並沒有裝飾意圖,哪有這樣整齊的分布?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裏透分明”,這些青花瓷上的圖案,其實都是有意思的。

    蝙蝠,“蝠”與“福”同音,寓意福到。常與“桃”“鹿”“銅錢”等圖樣搭配。

    五隻蝙蝠圍著壽字或圍著桃子構成,寓意“五福獻壽”;多“蝠”多“壽”,寓意“福壽萬代”。

    《書·洪範》有解:“五福,一曰福,二曰壽,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是“所好者德也”的意思,“考終命”是有善終。

    桃,寓意長壽。漢東方朔《神異經》雲:“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廣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狹核,食之令人知壽。”

    桃蝙紋,寓意“福壽雙全”。

    古錢,孔方外圓,借孔為眼,“錢”與“前”同音。與蝠紋搭配,寓意“福在眼前”“眼前是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