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16章 東海海盜——臭名昭著的“倭寇”1(2/5)

作者:肖飛字數:18968更新時間:2023-10-28 01:37:08

    中國後世常稱海盜為孫恩,孫恩成了海盜的代名詞。這就是海盜祖師孫恩的由來。

    浙東“海精”方國珍

    方國珍是浙東台州黃岩縣洋山澳人,出身貧苦。史書說他“身長七尺,貌魁梧,麵黑體白,堅毅沉勇,力逐奔馬”,有歌謠“楊嶼青,出海精”,為方國珍起義作輿論準備。

    元朝末年(1348年),方國珍海上起兵,轉戰浙蘇,20年間分居浙東三郡,威行海上阻搶糧運,在推翻元王朝的武裝鬥爭中起了重大作用。方國珍後來歸順朱元璋,被朱洪武稱為威行海上的英雄豪傑,為明朝重要開國元勳之一。

    “海盜王”陳祖義

    明朝初年洪武永樂年間著名海盜,後為鄭和船隊所剿滅。

    詳細內容見下文。

    東南私商領袖——淨海王王直

    王直,徽州歙縣人,少任俠,及壯多智謀。他說:“中國法度森嚴,動輒觸禁,孰於海外乎逍遙哉。”便奔海濱,賣貨浙閩,南下廣東,覓利海外。

    雙嶼港位於浙江寧波東麵海上,為商船南來北往及對外交通貿易必經之地和民間自由貿易港口,港市繁榮。王直此後在雙嶼港為許二(即許棟)當管庫,提拔為管哨(掌管船隊)。許氏兄弟逃亡,王直“素有沉機勇略,人多服之”,收其餘眾,移巢烈嶼,重整旗鼓,組織武裝船隊,進行亦商亦盜活動。

    王直早與葡萄牙商人有交往,後東渡日本,受到敬重與信任。倭商運貨到中國,委托他為經紀人。王直幫助明王朝靖海有功,叩關獻捷,乞通互市。官府不許,並以舟師圍攻。王直以火箭突圍去日本,積蓄力量,率眾打回浙江海洋。

    嘉靖年間(1552年),王直糾集“島倭”及海盜,犯鬆江、上海與溫州,破黃岩。次年,王直“連艦數百,蔽海而至,浙東南、江南北、海濱數千裏同時告警。其船隊如入無人之境,官兵莫敢攖其鋒,威震海洋,王直怨恨與蔑視明王朝,占據舟山稱淨海王”。他在沿海商民的支持下,屢敗官兵,“浙、直、閩、廣幾不可支”。1556年,王直派人傳話給明朝政府,表示願意聽從命令,協助剿除鬆江各處流民,並希望以此換得明政府開放沿海貿易的許諾。閩浙總督胡宗憲到徽州拘捕王直母親和妻女,派員去日本,欺騙王直同意解除海禁開市通商。王直歸降後,被捕殺。

    當時有人說,王直以威信雄於海上,無他罪狀,殺之無理。徐光啟也為他鳴不平說:“王直向居海島,未嚐親身入犯,招之使來,量與一職,使之盡除海寇以自效。”

    十分明顯,捕殺王直是不得人心的。王直臨死前預言:“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王直是明嘉靖時期徽州商人和東南海商的代表人物,東海梟雄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ChinaCaptain”李旦

    李旦(?-1625年),福建泉州人,17世紀中國東南沿海知名的海盜商人,係華僑僑領。他原本在菲律賓經商,因與西班牙統治者不合,轉至日本九州定居,借由日本海盜集團的幫助,籌組武裝船隊。擁有大型武裝船隊的他,於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等輻輳航線同時進行商業貿易(包括荷蘭人、英國人)與船隻搶劫。德川家康統一日本海外貿易,也是靠他的維持資助。他因海上作風強悍,被西方人稱為“ChinaCaptain”。其子李國助繼承父業,也是當時著名大海商。

    因為他與顏思齊背景極為相似,部分史書與曆史學者曾一度以為他就是顏思齊。不過後來已證實,兩者為不同人。另外,傳聞鄭芝龍曾投效他麾下,並成為其義子。1623年,明朝派兵驅逐荷蘭人離開澎湖,荷蘭人因此轉至台灣,即是與中荷雙方都熟悉的李旦親至澎湖協調,鄭芝龍擔任居中語言翻譯。一般人認為,鄭芝龍之勢力範圍與資財,皆係繼承自李旦。

    明末“海上大王”鄭芝龍

    鄭芝龍(1604-1661年),小名一官,號飛虹、飛黃,字日甲,福建泉州府南安縣石井鄉人,明末著名海盜兼大海商,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在海上拚搏幾十年,演出獨具特色的三部曲:早年離鄉背井闖世界;繼而當海盜,兼營海商,亦商亦盜;最後由盜而官,亦商亦官。像他這樣一身兼商、盜、官三種名份與經曆的人,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實不多見。

    鄭芝龍多才多藝,通日文、荷蘭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多種外語,且能演奏樂器西班牙吉他等。其父鄭紹祖(一說叫鄭士表)為泉州知府蔡善繼的庫吏。其弟有三:鄭芝虎、鄭芝鳳(鄭鴻逵)、鄭芝豹。其子鄭成功,後受封南明延平郡王,以金門、廈門及台灣為根據地,謀求明朝複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