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16章 東海海盜——臭名昭著的“倭寇”1(4/5)

作者:肖飛字數:18968更新時間:2023-10-28 01:37:08

    嘉慶年間縱橫東南海上的蔡牽

    蔡牽,福建同安縣(今廈門)西浦鄉人,出身貧苦,被迫出海為盜。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蔡牽聚眾出海為盜。至嘉慶時,部眾發展至2萬餘人,大海船200餘艘。蔡牽縱橫海上15年,曾攻略台灣,稱“鎮海威武王”。

    從17世紀來說,台灣最活躍的時代是鄭芝龍及鄭成功父子的時代。當時中國是閉關狀態,而閉關的原因是由於心態問題,因為中國不願意對外溝通,自鄭和下西洋後,中國即不願意對外開放。

    但民間仍不斷向外活動。明朝封國的時候,第一次大規模的海上活動是徽商許家三兄弟,他們與浙江海邊的人合作,形成海商集團,這批人以浙江為基礎,向外擴展。

    第二批繼起的海商,是在泉州、漳州、潮州。最晚的是蔡牽,他曾經進入到蘇澳。海商都是突破官方禁忌,勾結日本海商,形成曆史上的倭寇活動。

    這些人雖然到處劫船也搶岸,但大部分轉運工作是他們完成的;不太平的時代,是需要一個沒有有人管束的地帶來當作中繼站,台灣當時也是這樣一個中繼站。

    台灣是個很好的地點,北到江蘇浙江,南至福建廣東,輻射範圍很大;但是台灣都是河港,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的高桅船不能直接進入台灣,要在其他地方停泊,再用東方的船轉運到台。這一次轉變之後,宋朝泉州輝煌時代就不複存在了。

    “俠盜”張保仔

    張保仔(1786-1822年),原名張保,廣東新會江門人,1810年以前廣東沿海著名海盜,到現在仍為人所熟識的香港曆史人物。

    取名“張保”,是因為父母希望他平平安安;而廣東人喜愛把“仔”放在姓名後麵,所以叫“張保仔”。他本是新會漁民的兒子,15歲時跟隨父親出海捕魚,但遭海盜鄭一擄走,年青時即成為其部屬。因為鄭一是同性戀者,竟然喜歡英俊的張保。而鄭一嫂(石氏)也喜歡張保,竟搞出“三角關係”,也令張保仔在海盜內的地位大大提升。有一次,鄭一遇上台風溺死。此後,其妻石氏被屬下擁立,繼領紅旗派為首領。當時女性地位低,為鞏固自己勢力,鄭一嫂便用張保為助手。後來,張保幹脆與鄭一嫂結為正式夫婦,從此紅旗派所有領導權遂交由張保繼承。

    紅旗海盜團全盛時期,他擁領三、四萬多海盜及600艘戰船,堪稱南中國海最大的武裝勢力之一,並以沿海島嶼為基地。他經常橫行廣東沿岸,主要劫掠沿海的運鹽官船或外國貨船。其他商船要經過他控製的地區,也要先交納“行水”(保護費)。相傳張保仔驍勇多計謀,講義氣。他雖然橫行南中國海域,但因其本人出身貧苦,所以特別愛護平民。他們在向鄉民購買糧食時,往往加倍給錢。並保證不滋擾平民和漁戶,嚴禁部下在駐紮地區掠奪。因而得到窮人支持,百姓視他為劫富濟貧的俠盜。

    清軍多次剿捕紅旗海盜。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是張保在赤鱲角遭清水軍封鎖圍剿,雙方各有約3萬海軍,數百艘船,炮2000門。據葡萄牙文獻記載,葡清聯軍的艦隊與紅旗派海盜的主力艦隊曾經在大嶼山海麵進行一場激戰。

    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澳葡艦隊在大嶼山海麵與紅旗派主力300多艘武裝船相遇。張保所派出的兩支先鋒船隊被澳葡艦隊擊敗,於是親自率領水師駛抵戰場。海盜團分成6個小隊,每隊圍攻一艘葡萄牙戰船,試圖利用人數上的優勢,用登船肉搏的白刃戰術來擊敗葡萄牙人。而葡萄牙人則以密集式炮火攻擊對方,成功阻截海盜船逼近。眾小隊陣腳大亂,海盜無心戀戰,紛紛逃離戰場。張保乘大霧撤離赤鱲角,繼續與清軍對峙。

    經過赤鱲角海戰後,張保的紅旗派勢力銳減。加上兩廣總督百齡借招安瓦解了海盜間互不侵犯的均勢,令黑旗、藍旗兩派攻打紅旗派。後來,澳門名醫周熊飛作出調停,鄭一嫂率領10多名婦孺到廣州,代表紅旗派與百齡談判。加上前輩大哥蔡牽集團失敗,張失去合作依靠;而越南政爭趨於穩定,不再需借助華南海盜(所謂安南艇匪)助戰,於是,1810年2月,張保接受清朝政府招安。根據招安條件,清政府授命張保為三品武官,派駐澎湖剿海盜。

    此後,張氏家眷亦跟隨張保到寶島(台灣)澎湖定居,育有一子張玉麟及一女。

    至今,香港還有許多與張保有關的遺跡。在長洲、塔門、南丫島和舂坎角等地,都有張保藏金的傳說。最為人所知的,是長洲張保仔洞。不過也有人認為,張保仔洞極為狹窄,無法埋藏寶物。所以張保仔洞其實隻是躲避清兵追捕或放火藥的地方。

    此外,據許地山教授考查,現今香港島上的西營盤,就是當年張保營寨的舊名。在港島歌賦山山腰,有張保舊時據守海島、以青磚和蠻石鑲砌而成的塹壕遺跡。而且,相傳今日荷李活道的廟也是張保修建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