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九章:新學,打破桎梏 下(2/4)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11202更新時間:2020-04-09 04:21:32

    朱允炆還提到過東南沿海多地開商禁,使鹽市、鐵市、煤市、布市全麵放開,自由貿易,以此每日交易量極其龐大,大運河、長江每日漕運船隻密密麻麻,如過江之鯽。

    所征商稅月月新高,很多地方酸腐,不也風言朝廷虢利於民嗎?

    他們的借口就是收商稅,則商人成本增加,出售的時候,必然漲價。商人逐利,他們交一文錢的稅,就會多賣兩文錢。

    朱允炆都懶得跟這群傻子解釋。

    朝廷不收商稅,哪裏有錢建設?通運河、長江支流,拓寬河道、加修路政,強化漕運和交通,可以極大減少商人通商的運輸成本,商品自然降價。

    一家不降,其他商戶可是會降的。

    就算他們抱成一團都不降,朱允炆搞的皇商是幹什麽吃的?

    將來中央在搞一個工商總局,一條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法律,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殺頭抄家。

    帝製社會,朱允炆可沒有仁慈,隻罰款收監。

    你搞哄抬,就是間接逼老百姓去死,以命抵命,殺頭抄家!

    這群學子算是聽的懵懵懂懂,但一些關鍵點還是把握住了。

    士農工商不再是階級,更不是人分四等,他們隻是四個不同的職業,在不同的領域為大明做著貢獻。

    像紀綱這些軍戶出身的學子,也聽明白了朱允炆多次提到新軍整訓的核心觀點。

    新軍,為什麽要叫國防?叫大明國防軍!番號也都是國防第一師、第二師,而不是什麽龍驤虎翼禦林虎賁這些曾經的,京營二十四衛。

    古代的軍隊派係分明,北軍就是北軍,南軍就是南軍。

    北軍又分遼東軍、甘肅軍、太原軍等等等等。

    南軍更是五花八門。

    他們是沒有國家概念的,甚至南北兩軍互相蔑視,尤其是南方地域觀念更重,比如說福建的兵是絕對不會把江西的兵當成戰友的!

    他們不會說,我們都是大明的軍人這種話的。

    連軍隊內部都互相鄙夷,還能指望他們的軍紀好到哪裏去?

    朱允炆敢說,遼東的軍如果不拉回京師新軍大營,進行政治文化宣講,這群兵如果調到江南比如說剿匪,他們會比匪寇的軍紀還差!禍害地方他們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用國防,就是讓他們強化和加深國這個字的意義,讓他們日常打招呼的時候一問番號。

    “你是哪裏的部隊?”

    “國防十七師。”

    “我是十八師的。”

    “你們駐地在哪?”

    “泉州。”

    “那不遠,我在福州。”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整天頂著亂七八糟的軍隊番號,就好比漠南衛,他們會去想他們是大明的漠南衛嗎?

    不,他們的第一想法是漠南的漠南衛!他們是漠南的兵!改番號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想到自己的身份時說一句:我們是大明國防第一師的兵,駐地在漠南!

    等條件純熟了,兵部征兵,朱允炆就要搬出異地駐兵的規定,一支部隊裏,天南海北哪個省的都有,慢慢消融掉地域隔閡。

    整整一天的時間,林林總總下來,朱允炆所說的這些新政,最終卻沒有一條是明明白白記述下來的條文,更沒有成本大套的寫出一本係統的學術體係,讓他們按照這個來學習思想。

    學,是動詞,是摸索,是因事製宜,找出於國於民最有利的處理方式,然後查漏補缺製定相關保護的法律,在法律體係下保證這條政策可以使百姓、國家受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