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零八章:兩件事 上(1/4)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9744更新時間:2020-05-19 01:39:47

    雖然心中對於知識產權很是看重,但是朱允炆還沒有打算在這個時候就推動知識產權的相關立法,天底下的老百姓對《大誥》和《大明律》都沒整明白呢,法律觀念這個玩意跟現在的大明根本沒有什麽關聯性。

    將來再說吧,倒是可以搞個手抄草版送到台灣去,雖然可能一百年之內都不太可能打一次有關的官司。

    這就跟朱允炆送到台灣去試行的他自己操刀修改潤色的《新大明律》一樣,台灣眼下的政治價值就是大明的試驗田。

    他朱允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國內這一攤子基本盤。

    六月的大朝會,除了比過往的朝會要悶熱許多之外,便是這氣氛令人頗有些心旌神搖。

    “聆聖訓。”

    高亢的尖細嗓音自雙喜口中喊出,滿朝百官向著朱允炆的方向躬著的身子便又下沉了兩分。

    滿意的看了看自己一嗓子下去的震懾力,雙喜這才低眉順目的後退幾步。

    “朕的事不多,兩件。”

    大朝會的規矩朱允炆定下的就是不說廢話,有事說事,別一張嘴先扯一圈古記典籍的玩意,作為提倡人,他說起正事來更是直觀明了。

    “第一件事,戶部山東清吏司的郎中來了沒有?”

    話音落下,班列中便走出一人,俯身候命。

    “一個月過去了,朕讓你們的人去山東丈量的孟、曾、顏三家的田畝數量弄明白了沒有?”

    “回陛下,一應田產之數具悉勘合之上。”

    這名歲數不大的郎中取出隨身攜帶的奏本遞呈給了禦階下站候著的宦官,後者接過後轉呈到朱允炆的禦案之上。

    當然,這份奏本朱允炆早就看過了,戶部山東清吏司的官吏在五月底回京之後,一應三家的數目戶部就核算了一遍,隨後夏元吉就入了宮,拿到朝會上來說,一是要走官方過場,二一個也是要曉諭非戶部的官員知悉。

    “孟、曾、顏三家合計田畝數五萬八千六百畝,自洪武元年至今三十五年,其應繳糧稅數目應一次性繳納總計二十三萬七千三百二十石,依太祖洪武年糧長製,因三家無需繳糧而免了山東糧長補繳糧額不足的數目,三十五年內的虧支合計七萬八千四百石,總和三十一萬五千七百二十石。”

    三十萬石!

    這個數字朱允炆是心裏有數所以不做反應,但是百官卻都齊齊吃了一驚。

    三大家,拿得出這筆錢嗎?

    短短三十五年的功夫,三大家真的能差了國庫這麽多的虧損嗎?

    當然不可能!

    最簡單一點,這個數字之中,除了後半部分的糧長製虧支是明確的數字,因為每一年的山東缺額部分都會免除掉三大家所在府那個糧長的虧支,不會讓他為三大家買單,那麽每一年都會有詳細的記錄,一合計就足夠出來。

    但是前半部分那就是胡扯了。

    丈量三大家的土地是今朝才做的事,繳糧的標準也是按照今朝的數目來定的三十五年總額,關鍵是三大家之前那些年,哪裏有那麽多的土地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