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六十一章真實的大明鹽價(1/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332更新時間:2020-10-22 17:21:15

    即使朱慈烺已經把價格壓到如此之低,把鹽戶的收入提高了一半,免去了所有百姓的鹽稅,但是僅僅鹽一項就能掙一千萬兩銀子以上。

    而現在大明應收鹽稅是1328萬兩,實收才一百多萬兩而已。

    所以朱慈烺定價五文,鹽價不僅沒有升高,反而降低了不少。

    萬曆時期,袁世振曾討論過水商的鹽價,即食鹽運輸商購買食鹽的價格。據稱萬曆綱法以前,“每鹽五百七十斤,賣與水商,取直三兩二錢,此定價也”。經簡單計算可知,當時鹽每斤銀0.005614兩,即5.614文錢。

    所以朱慈烺僅僅把價格降低了一文錢而已。

    但是朱慈烺的改革有兩個重點,第一就是打破地域限製,全國批發價相等,等於是朱慈烺把糧食運到州縣,然後鹽商從州縣分發價格依舊是五文錢。

    而以前的六文錢鹽價那是鹽商的批發價,他們還要加上運輸分銷成本的。

    第二個就是改鋪戶為全部商戶都可以銷售。

    鹽店商人是由官府指派的鋪戶。這些鋪戶,就是嘉靖四十年總理鹽法都禦史鄢懋卿口中的“土商”。

    鄢懋卿在提到運鹽法則時說:

    “宜按地裏遠近,戶口多寡,分上中下三則,某府幾何,某縣幾何,派定成數,令各商運鹽分投其地,有司責土商轉賣。”

    也說:

    “僉選富民,為接鹽鋪戶,聽其承買轉販”。

    又稱:

    “商鹽到州,分發必由牙行、鋪戶,察其謹實而保舉。”

    相當於分區銷售,類似現在的煙草專賣的形式。

    不過這裏麵有幾個問題,第一就是鹽場的問題,首先鹽場從鹽戶手裏收上來的鹽質量不等,鹽戶得錢多少也沒有人認真執行規定。

    按照規定鹽戶按照要求生產的鹽官府以四百斤鹽兌換一石米收購,如果鹽戶手裏還有多的餘鹽,那麽則以二兩的價格收購回來。以防止鹽戶手裏的鹽被私賣。

    這也就是官家五文錢的由來,以現在大明米價每石一兩銀子計算,鹽戶生產的正鹽收購價2.5文錢一斤,餘鹽五文錢一斤。

    大明的“綱鹽製”,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分為10個綱,每綱鹽引為20萬引,每引折鹽300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銀三兩。以“聖德超千古,皇風廓九圍”命名,未入綱者,無權經營鹽業。

    也就是說二十萬引,每引交稅加上公使銀共六兩六錢四厘銀子,共可以得稅銀1328萬兩。

    但是執行的過程中,不僅收購定產的鹽給予的糧食分量不足質量差,鹽戶手裏多餘的鹽也隻是低價收購,甚至看你生產的多,幹脆增加你的產量。

    再有就是煮鹽需要木材煤炭,這些都是花錢買的,沿海生產鹽這麽久不要說離的近的木材,就是幾十裏內上百裏都未必能找到合適的木材。

    這些成本官府又不管,這無疑又加重了鹽戶的負擔。

    而官鹽收上來之後,官府除了虛開鹽引,一引多用之外,往往還會往鹽裏麵摻沙子,反正用錢沙子換銀子,錢不賺白不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