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二十五章真正的科學(2/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710更新時間:2021-03-03 17:28:01

    但是英國用艦炮教給西班牙和法國一個道理,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一味求大,隻能最後糗大了。

    所以十二年式並不是什麽多著急的事情,朱慈烺的打算是通過推動十年式的建造來促進大明造船業的進步。

    如果十年式批量建造,那麽九年式的成本一定會進一步降低。

    等到跟西班牙開戰的時候,十年式和九年式組成的主力艦隊裏,每個艦隊有一艘到兩艘更大的複興二年式,正好比現在的第一艦隊提升一個量級。

    而再往後船隻噸位的增加和新技術的應用,軍艦建造就不再追求更多的火炮了,而是改為更大的火炮。

    一直到鐵甲艦時代,再到巨艦大炮時代,這是一個完整的技術演進過程。

    回到船模室,朱慈烺看到了大明最新設計的是十二年式,本來已經定型的船又改,完全是因為上次的大琉球海戰的功勞。

    荷蘭不愧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僅僅十幾條船無論是火力還是噸位上,都不如大明,但是他們單船的火力密度完全不弱於大明多出十幾門炮的大船。

    而且在船隻靈活性上,船速上都有優勢,要不是大明船多采用圍毆的辦法,大明還不一定能勝。

    如果相同數量的大明戰艦和荷蘭戰艦對戰,那麽輸的鐵定是大明戰艦。

    從這次海戰中,大明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船隻靈活性和船速上進行了改進,不僅是十二年式進行了重新設計,包括八年九年和十年式都有相應的改進。

    從船模上看,新十二式船身又被拉長,船首吸收了飛魚級的成功經驗采用了飛剪首方尾,為了使得船身重心更低,進一步消減了甲班上的建築。

    管事的介紹:“現在就等著新炮試製成功,新炮如果成功,新船的戰鬥力將會倍增。

    管事說的新炮就是帶有膛線的前膛炮,隨著大明煉鋼技術的日趨成熟,鋼材質量進一步提高,鋼炮已經開始逐步取代鑄鐵炮。

    而海軍這邊,對於機動性沒有那麽高的要求,所以選擇上更多,炮廠根據朱慈烺提出的米尼彈原理設計了一種新式火炮,米尼彈加上膛線,其穿透力大增之後也使得開花彈變為了可能。

    在開花爆炸彈出現以前,即使戰列艦戰列線對射,想要擊沉對方的船隻都是一種非常麻煩的事情。

    哪怕到了十八世紀,跳梆戰依舊是海戰一個重要的科目。

    直到開花爆炸彈出現,海戰的方式才被徹底改寫,炮戰的結果不再是一方扛著一聲洞洞回航,而是被轟碎轟沉。

    所以大明需要開花彈,隻有使用開花彈的戰艦,才是真正的戰列艦。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為了毀壞敵船,大明戰列艦還要準備火箭彈和弩炮。

    不過朱慈烺也僅僅知道原理,對於技術材料一竅不通,所以炮廠接到命令之後麵對這種新式武器展開研發。

    在新炮的技術參數和操作指南沒有確定之前,戰列艦也不能提前定型,萬一炮位留的不對,裝不下怎麽辦?萬一炮窗太小怎麽辦?萬一有什麽新步驟,炮位沒有預留操作位怎麽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