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八十七章倒果為因(1/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522更新時間:2021-07-07 18:22:10

    朱慈烺到了西安近郊才打開儀仗隊伍,到地方了就不能在微服了,這次可是來站台的!

    陝西是一直是朱慈烺最擔心的地方之一,經過流寇的反複荼毒,陝西人困兵疲,大旱災波及之下,更使得人口進一步流失。

    到了西安之後,一路上雖然看著人不多,但百姓比較富足,最明顯的就是這邊的馬車非常多,來來往往的不絕於路。

    朱慈烺知道這是因為西北戰事朝廷鼓勵的結果,但是崇禎不知道啊。

    入住秦王府之後,崇禎突然來了興致:“烺兒,為何唐及以往各朝,皆定都於此而宋後曆代都在關東之地?”

    朱慈烺想了想:“這個就比較複雜了,有人說關中乃是帝王州,後來唐耗盡此地龍氣,自從唐朝之後,曆代王朝不在選此地為都城。

    後人總結出了很多原因,什麽氣候變化,經濟重心南移,關中平原土地承載力底不能養活這麽多的人口等等。

    當然大環境上,關中的氣候是在變壞,以毛烏素沙漠為例,這裏曾經是夏禹龍興之地,證明這裏非常適合先民生活。

    到了秦漢,毛烏素依舊是一個溫暖濕潤的地方,漢順帝永建四年,漢尚書令虞詡在《議複三郡疏》載毛烏素“沃野千裏,穀稼殷積……水草豐美,土宜產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

    經過秦漢不停的開發經營,毛烏素地區的環境逐漸惡化。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時候,酈道元到當地的時候,《水經注》記載此地出現“赤沙阜”“沙陵”。

    可見當時這些地方已經開始沙漠化。

    唐之後這些地方的沙化就更嚴重了,唐長慶二年,當地出現“飛沙為堆,高及城堞”。

    北宋和西夏長達百年的時間一直在陝西地區反複拉鋸,作為戰場,這裏被反複拉鋸爭奪,當地隻有偶爾可見的‘地斤澤’綠洲了。

    到了大明萬曆年間,榆林城外之山已是“四望黃沙,不產五穀”,雙山堡至寧夏花馬池“榆林衛中、西路多黃沙環擁”。

    現在更是已經是遇到大風沙天氣‘沙堆城高,人從沙丘入城,城門如同虛設’。

    由此可見當地的氣候正在變壞,在黃河幾字灣中,榆林往北還有一半土地當初漢朝可是在當地牧馬甚至接納投降的胡人。

    不過環境變化還是人為因素比較多一點,以前兒臣曾跟陛下聊過這種變化為‘人吃羊,羊吃人’。

    在豬肉推廣之前,牛又是農業資源禁止宰殺,中原王朝從秦漢到隋唐肉食的主要來源就是羊,而且是山羊。

    山羊有一個習慣,扒拉草根吃,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首都一年要消耗掉多少肉食?那還不得關中地區,黃土高原,乃至毛烏素地區更遠的河套以北都得養羊供應?

    所以黃土高原越啃越黃,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

    水土流失導致下遊河道堵塞,河道堵塞導致漕運糧食更加困難。

    所以隋朝的時候,修運河到唐朝就不停的堵,後麵越來越堵。到了宋朝之後,那黃河下遊隨著河床抬高那河水更是肆意的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