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20篇 北京:獨占鼇頭領風騷的天台9(3/5)

作者:江南字數:14630更新時間:2023-10-29 18:10:58

    李惠明說,在香港,給客戶的方案能夠非常明確地得到答複,而且非常快,行或者是不行,都有很明確的答複。但在北京,所有人的表達方式都比較含蓄,委婉,沒有人會一針見血地告訴你方案的優點在哪,缺點在哪。

    在北京闖蕩過一段時間後,李惠明漸漸明白,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了大家在處理問題時有了不同的方式。在北京,每個人都喜歡含蓄一些,總害怕直來直去會給人難堪。現如今,李惠明已經能走在短時間內了解別人對方案的看法,因為北京的節奏也加快了。

    隨著北京的快速發展,觀念上有了一個改變。現在討論一個方案,大家更容易各抒己見了,在一起也都開始就是論事,而不再因為人情而欲言又止。

    更值得一提的是,闖蕩北京的經曆,讓李惠明熟練掌握了國語。

    過去在香港,李惠明講粵語和英語,但是到北京後,她要嚐試著說普通話。在她剛到北京的那段時間,心理所想的無法用普通話正確表達出來,別人說的很多單詞她也聽不太懂。

    有一次,李惠明和幾個北京人在一起閑聊時,大家說到一個話題,幾個人說“夠嗆”、“估計夠嗆”、“實在夠嗆”,當時,李惠明聽不明白夠嗆是什麽意思,於是就問這幾個朋友。於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告訴她,“夠嗆”是一種很含蓄的否決或否定。大意是不行、估計夠不上、很勉強、風險很大的意思,在反複和她交流後,李惠明終於明白了這個詞的內在含義。

    來北京闖蕩之初,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有心的李惠明每次遇到自己不了解其意思的新詞,都會抓住別人問個不停,然後就是強化記憶,在心中默念幾遍,直到記住為止。就這樣,從對國語的知之甚少到相對熟練,李惠明在北京的闖蕩更是如魚得水了。

    因為李惠明熟練的掌握了國語、粵語和英語,因此,如果一個參觀團裏既有外國人,又有廣東人,還有北京人時,她就會先用普通話介紹完,然後再快速地用粵語和英語迅速翻譯一遍,整個過程猶如行雲流水,讓你不得不歎服她的才識。

    這個昔日的香江平凡女,今日定居北京之後,日子過得平靜充實。在中午休息的時候,她喜歡在東方新天地的“大食代”或者“不見不散”吃午飯。忙完一天的工作後,她會像所有愛美的女孩子一樣逛各大商場,挑選自己喜歡的服裝。鬱悶的時候,就會獨自跑到東方新天地的電影院看自己最喜歡的大片。在東方廣場這個如同一個夢幻的城堡裏,李惠明在北京愜意地享受著現代化生活……

    ·秦金城:鍋鏟下的大快剁欲

    秦金城,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現持有澳大利亞護照。自25歲去台灣梁園開始,便走上了闖蕩的道路。他先後在4個國家九大城市十幾家大型酒店做過廚師。1990年在菲律賓的馬尼拉獲得烹飪大獎。從1993年到1194年期間,在澳洲北悉尼學院修讀餐飲課程。對印度利西亞、菲律賓、台灣以及中國內地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而北京,正是成就他基業的第一塊“風水寶地”。

    在秦金城14歲輟學,並擁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到廚房打零工。剛進廚房時,因為他個小,而又不愛說話,再加上廚房的大師傅有點“欺生”,秦金城可沒少受苦頭。什麽重活雜活都得去幹,但秦金城從不抱怨,慢慢地大師傅們看他的眼神也開始順了。

    長時間打雜並不是秦金城的想法,他想學點“技術活兒”,勤苦的秦金城開始得到了老師傅們的關照,有時候他什麽事情做的不對,也會得到他們的提醒。

    盡管工作很辛苦,但秦金城沒有任何怨言,靠著他不溫不火的執著,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