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20篇 北京:獨占鼇頭領風騷的天台9(4/5)

作者:江南字數:14630更新時間:2023-10-29 18:10:58

    1985年,秦金城藝有所成後,離開香港到內地和東南亞做廚師。他的第一站就是與香港毗鄰且深受其影響的廣州。在廣州小試牛刀後,於1986年又輾轉來到北京,希望能在這裏走向事業的輝煌。可現實並不樂觀。

    秦金城後來分析他第一次闖蕩北京失敗的原因時說:“當時的工作很難開展。一是理念和語言上的巨大差別,使我在與手下的內地廚師交流和溝通時非常困難,二是因為當時粵菜剛剛北上,別說食客,連後廚的師傅們對我提出的出品要求,甚至具體的做法都不能那麽快接受,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敵對情緒,排外情緒,因為我是香港人因而被‘孤立’。最後,無奈之下我隻得選擇離開”。

    離開北京後,秦金城選擇了澳大利亞的悉尼、還有菲律賓等地的國際大酒店但任主廚,每到一個地方後,他都會先去當地最紅火的酒樓考察。去了以後,找個相對固定的位置做下來,一坐就是兩三天。每次去,總會點這個酒樓裏的幾個招牌菜,琢磨菜的做法,另外,對店裏的其他顧客“察言觀色”,他記在腦子裏的,不光是他們喜歡點什麽口味的菜,還會細心聆聽他們對每道菜的評價,以及考察酒樓最不起眼處的細心服務。就這樣,熟悉一個地方後,再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並將考察的酒樓作對比,從而確定自己的位置:達到既要“酶眾”,又要有自己的特色。

    就這樣,每到一個地方,他就會掌握當地的風土人情和飲食習慣、飲食文化。

    秦金城對“創新菜”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論。在他眼裏,流行的新潮餐飲行業,不外是在老北京的四號院裏賣法國大餐,或是在胡同裏賣日本麵,又或者是在五星級大酒店設計出各種風味的大排擋或雞尾酒會等等。“這些年來,我走了四個國家九個城市,這種‘行萬裏路’的經曆讓我的廚藝又上了一個層次。”秦金城在四國的從廚經曆、他揣摩過的各國食客的心理。對此,秦金城的解釋是,“廚師做菜好比畫畫,而且你的畫注定是要展示給人看的,這樣你就必須要揣摩客人的意圖和口味。畫畫總要先有創意,如果僅僅是簡單的‘臨摹’,那就是小學生臨打字,跟自己創造完全是兩個境界。”這眾創意在先的概念讓他的菜品改良有了用武之地。

    他用過的上百種醬汁都給了他更多的創新空間,他的創新菜品既講究口感又非常講究擺盤美觀,獨具一格。

    2003年9月,秦金城再次闖入了北京,帶著對北京的熱愛,入主北京嘉裏中心飯店,任中餐行政副主廚。直至今日,喜歡四處闖蕩的秦金城,終於在北京停下了自己“流浪”的腳步。

    說到這次闖蕩北京的感受,秦金城說:“和第一次來北京相比完全不一樣。這次,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情形:酒店裏的每各個人都很勤快,改革開放時的那種種慵懶的表情、拖遝的辦事效率再也見不到了。酒店裏的人文化水平也有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很多人懂英文甚至是多國語言,聽懂廣東話更不是什麽問題了。如疊墊布、下班之前歸整冰箱等等類似的小節,以前很多人並不在意,但現在已經養成了一種好的習慣。”

    說到現在做主廚和早幾年前做主廚最大的不同是什麽時,秦金城這樣回到:“現在做主廚輕鬆了不少,因為很多事情隻要一點就通,再不會存在因為溝通不順而產生的誤會了。而且,這裏的工作節奏也跟香港不相上下,因此,我完全適應了北京。”

    在闖蕩世界的征途上,秦金城在“知天命之年”,棲身在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在為大家奉獻美味佳肴的同時,也在繪製人生的美好未來。

    ·謝坤宗:敢當第一個吃“北京螃蟹”的台灣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