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五十一章 祖國需要你!(2/3)

作者:叨狼字數:6210更新時間:2023-08-21 00:05:13

    首都航空航天大學一位七十多歲的航空發動機專家,在回答媒體中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生產出大飛機的發動機時說,當然不需要五十年,但是三十年還是要的。

    不過他也說了一句,當年上海居然把普惠發動機造出來了,真是太不容易了。

    據他說,當年上海造出來的鈦合金帶尖的渦扇葉片,二十年後的今天,整個中國航空工業都無法做到,而上海造發動機的技術能力已經徹底消失,廠房和設備早已拆除,人員流散已不可考。

    當然也有人嘲笑那款發動機是仿製的,但這並不能降低那個成就的意義。

    事實上。噴氣式發動機是由英國和德國分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發明的,其他國家都是從仿製開始。

    美國一九四一年與英國簽訂了仿製英國噴氣發動機的協定,同年十月,英國把一台未裝配的發動機和一係列圖紙資料提供給美方指定的通用電氣公司,並派了一個技術小組協助美方仿製。

    即使有了這樣的幫助,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仿製的發動機及其改進型也是直到一九四四年初才趕上英國發動機的性能水平。

    前蘇聯在二戰前也開始研製噴氣發動機,但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研製出來。

    戰後,前蘇聯利用繳獲的德國資料和設備,在德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很快仿製出了噴氣發動機,後來又通過貿易談判從英國購買了幾十台噴氣發動機並開始仿製。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仿製,而在於是否進行了技術學習。美國人仿製英國噴氣發動機時,有英國技術人員帶著圖紙和技術資料來手把手地教。前蘇聯在仿製噴氣發動機的過程中,把德國工廠連人帶設備搬到烏拉爾和古比雪夫等發動機工業基地,把俘虜的德國技術人員集中起來,命令他們提供技術知識、經驗和管理方法,蘇聯人甚至要求德國設計人員把產品重新從頭設計一遍,以幫助蘇聯人從複原過程中掌握技術訣竅,前蘇聯花了五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從仿製到自主設計的過渡。

    相比之下,上海當年隻憑著自己對原產品的逆向工程就造出能夠使用的發動機,其中的技術學習肯定隻多不少。

    可惜的是,廠子和技術人員和工人如今通通流失了!

    範無病為了這個問題,也同不少的航空動力學專家們談起過這事兒,據說在運十試飛的前一天,當時有兩位航空工業部的副部長在上海,其中一位斷然拒絕主持試飛典禮,並說,運十不可能上天。如果上了天,他做了個自刎的手勢,意思是自殺以謝天下。

    可惜這位當年揚言要自殺以謝天下的副部長食言而肥。運十試飛成功以後並沒有抹脖子,而當年堅守崗位、親自主持運十試飛的那位副部長,和運十飛機總設計師,卻長期鬱鬱不得誌,積憂成疾,患了絕症,相繼離開了人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