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4章 詫異(2/3)

作者:33度字數:6002更新時間:2020-08-02 22:45:43

    “主公,這鹽……沒那麽黃了……”

    管事小心翼翼匯報著進展,生怕主子發怒。

    “前幾天鹽工不是說,熬鹵的時候往裏倒豆汁,可以去除雜質嗎?為何味道還是那樣?我要更鹹的鹽!而不是苦的!明白嗎?”

    他是個實用主義者,若浪費了那麽多人力舂豆子,結果就隻讓這鹽看起來沒那麽黃,對他來講,是得不償失。

    叔魚很不高興。

    鹽場管事忙跪下:“臣有罪。”

    這些家臣都是精挑細選,共叔魚並不是殘忍的人,隻說了句“若再煮不出更好的鹽,你就去山裏采石吧!”,就任他跪坐在旁,繼續詢問管理商戶的家臣:“最近魯鹽售賣情況怎樣?”

    鹽很重,且沾水就化,若是運到遙遠的地方售賣,成本就會很高,若是大肆在楚國賣,又會引起國內注意,共山的鹽,就多賣到大紀與荊山。

    而大紀與荊山,又一向是魯鹽的市場。

    因此,共山的鹽這幾個月大量進入市場,難免與魯鹽發生衝突。

    魯國土地狹小,除了文化方麵有特長,綜合實力幾乎是六國中墊底的存在,海鹽貿易對魯國來講,可以說是支柱性產業,若是做得不夠隱蔽,共山與魯國之間遲早會發生戰爭,這不是共叔魚所願意看到的。

    家臣聽到這話,立刻笑了起來:“我們的鹽更好,我們的鹽不賣光,他們的就沒人買呢!”

    聽到這話,鹽場管事也挺直了腰杆。

    之前他很怕主人責罵,並不是因為自家熬的鹽不好,而是因為不能比以前更好。

    家臣們歡欣鼓舞,

    叔魚卻擰緊眉頭,吩咐道:“下次不可再往這兩國賣了。”

    “那賣到哪裏呢?”家臣立刻著急起來!

    鄭國有井鹽,金國又有湖鹽,趙國雖產鹽不多,卻與金國世代交好,也不缺鹽,難道要賣到燕國去嗎?

    燕國雖然不擅長煮鹽,白費了漫長的海岸線,可它也挨著魯國,完全可以進口魯國的鹽,沒道理舍近求遠買共山鹽啊!

    燕國行事不講究,讓諸國不恥,可不恥的同時,沒有誰會跟錢過不去,尤其是相對貧困的魯國。

    兩國供求關係也很穩定,想要橫插一腳,可不容易。

    再說,好不容易建好的商路就這麽斷了,實在可惜!

    “賣到國內吧!”

    楚國有鹽,卻不是所有地方都不缺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