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80章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2/4)

作者:無語的命運字數:8708更新時間:2020-10-14 20:24:45

    “你們是什麽人?”

    “羅刹、羅死……”

    跪在地上的捷爾任斯基努力的解釋著自己來的方向。看著這些韃靼人一副迷惑的模樣,他努力的用自己會的蒙古話,解釋起來。

    “我,鄂羅傻,鄂羅死……”

    “鄂羅死?”

    於文傑撥開李富貴他們,彎腰問道。

    “你們是鄂羅斯人?”

    “於先生知道俄羅斯?”

    “知道,知道,讓你們多讀書,多讀書,圖書館裏的書都當成擺設了嗎?《職方外紀》裏頭記的就有這個國家,叫羅斯國,或者羅刹國,不過因為咱們和他們之間過去隔著一個蒙古,而因為rsia的第一個r音是蒙古人不會發的卷舌音,所以蒙古人在前邊加一個元音才能讀出來,這樣再傳入漢語,自然音譯做了“俄羅斯”,對,就是這樣,《海國圖誌》有介紹這些。”

    就在於文傑得意洋洋的解釋時,就聽李富貴問道。

    “那你會說俄羅斯話嗎?”

    瞬間,於文傑愣住了,俄羅斯話?

    誰會啊?

    剛才還在學生們麵前得意洋洋的他,倒也沒氣虛,直接的了當的說道。

    “我不會,可大連肯定有人會,那裏有同文館,有人專門學習歐羅巴話和文字,他們那肯定有人會。”

    其實中國曆朝曆代,都注重翻譯人才的培養,早在商朝時期,擅長“四方之語”的翻譯人才會被重用,任職釋譯官員。《禮記》記載:“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懂得東方語言的翻譯官稱為“寄”,通曉南方語言的為“象”,掌握西方語言的叫“狄鞮”,熟悉北方語言的被稱作“譯”。

    周朝時期,翻譯官被統稱為“像胥”,“像胥”負責向“狄、蠻、戎、夷”轉達天子的詔命,維護天子對方國、藩國、邦國的統治,安撫四方的諸侯。

    漢武帝時期,朝廷設立了“大鴻臚”,掌管邊疆諸侯事務,負責對外聯絡。“大鴻臚”的主管稱“譯官令”。為培養翻譯人才,漢朝時期,官府還設有專門的學校。據《漢書》記載:“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這裏的“五方”就是“狄、蠻、戎、夷”等世居之地。

    隨後的晉、唐、宋也都設有類似的機構,到了明朝,明太祖詔命應天府設立了“會同館”,編撰《華夷譯語》等工具書,同時培養外語人才。由此可見,咱們漢人本來都是睜眼看世界的。

    得,也就是到了滿清,不過是以蠻夷入主中原,結果比曆代中原王朝更狂妄自大,自稱天朝,閉眼不看世界。相比之下,同樣對待西洋,明朝人的視線卻是開放的。他們的開放並不是僅僅針對於東方傳統地區的交往。大航海時代到來的時候,他們同樣以好學的胸襟,這樣的西方文明敞開了自己的懷抱。

    與另一個世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早在天啟年間的《職方外紀》,就提到了歐洲的眾多主要國家,其中竟然包括烏克蘭、斯堪的納維亞諸國與希臘等和明朝全無交往的國家,人文自然地理描述基本正確。歐洲的歐羅巴說法,也是明人首創。明人對中國以外世界的認識,超乎朱國強的想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