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章:備戰計劃(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398更新時間:2020-05-11 04:07:43

    萊茵的勝利刺激了政府和國防軍,也讓民眾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一種有意的宣傳下,人民開始在政府的領導下全民備戰。這種備戰不是大吼大叫,他們把熱情用在工作上麵,似乎每個人都知道德國未來必將有一場戰爭,現在不準備,未來就什麽都做不了了。

    政府為了整頓軍備,在哈爾的建議下發行了一種‘冶金研究所證券’。冶金研究所是一個純屬虛構的機構,它的資本由各主要軍火生產廠家提供。德國政府用這種證券償付軍火購置費用,而在德意誌銀行的擔保下,這種證券交到軍火生產商手中後將不兌現,或盡量把兌現期延後,利息由政府支付。這就相當於德意誌銀行向政府提供了一筆規模巨大的信貸。

    這個措施非常的成功,政府整頓軍備的錢不是從社會底層征稅得來的,而是用未來的利益在與各大軍火生產廠家交換。德意誌的軍備既得到了加強又沒有讓人民增加負擔,相反的,民生的建設給人民帶來了無限的好處,德意誌的失業率也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百分比。

    在國社黨上台之前,也就是魏瑪共和國時期。製造軍火的原料和農產品都發生過短缺情況,軍隊的汽油儲備也即將耗盡,這種物資短缺是德國對外貿易麵臨的苛刻條件造成的。國社黨上台之後,政府既要照顧到軍費開支,又要滿足民間的經濟需求,這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直到194年初,德國規定了最高工資限額,國家得以從全國歲入中抽調更多的錢,才得以償還了日益增加的公眾債務。

    魏瑪共和國留下的爛攤子無法一時間解決,這很大的影響了德意誌第三帝國初期的策略,若不是帝國有一位好的財政部長,很難德意誌會不會就此沉淪下去。

    哈爾為了解決德國龐大的失業人口問題,不斷擴大的軍備需要刺激著軍火工業和相關產業的繁榮發展。將熟練的工人進兵工廠,不熟練的工人修築高速公路,這些失業大軍進入勞動力市場後,盡管平均薪金很低,但是社會的總體購買力增加了,人們也不用在饑餓線徘徊。

    人們讚美他們的財政部長,打從心裏感激上帝,感激一切可以感激的人,他們終於有一份工作,可以自力更生了。失業率的解決使德意誌的治安問題也消失了,有了一份工作,沒人願意再惹事生非,他們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工作。

    當然,國內基本消費品的匱乏使得購買力的增加僅僅停留在帳麵上。作為解決途徑之一,政府提倡人民大眾一種樸素的、農民式的簡樸生活,求溫飽不求奢華。號召人們用魚代肉,用黑麵包替代白麵包,用人造黃油替代真正的黃油。高級食品如野味、貝類、魚子醬、肥鵝肝和進口的高級酒類僅僅在大飯店和高級食品店裏出售,享用這些美味被宣傳為非德意誌的、罪惡的和墮落的行為。普通的中產階級美味如熱帶水果、進口肉類、咖啡、白麵包和新鮮黃油,在德國的市麵上也不是經常能夠見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