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章:備戰計劃(3/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398更新時間:2020-05-11 04:07:43

    總體上講,貧窮的德意誌經不起太多的消耗,政府要準備的太多了。人民也理解這種倡導,他們曾經潦倒而饑餓。奢侈?沒人願意。他們現在喜歡大炮多過於黃油!

    原材料是德意誌最大的傷痛,缺少原材料的德國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需要的國際社會購買,這也就有了哈爾提倡實行的‘備戰計劃’,德國將從中國、丹麥、蘇聯和東歐各國換取了大量農產品和原料,付出的則是先進的工業產品。

    到中國,哈爾感到非常的頭疼。這個遙遠的國度有著令人羨慕的資源,可是她的工業卻是十分的落後,在那裏‘工廠’一個非常令人鬱悶的名詞,她有著巨大的資源卻無力開發。受到徐陽的影響,哈爾對中國很有好感,可是……他現在為難了。

    哈爾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不可能犧牲德意誌的利益去幫助心中有好感的國家,他留心觀察發現一個非常令人納悶的情況:那個國家竟然不要德國幫助她建設工業,寧願用大批資源換成品軍械也不願意花上幾年的時間建設自己的軍工事業。

    越是接觸得越多,越是讓人無語,哈爾明白這樣會有什麽後果,他甚至已經看到:這個國度將來……必將遭受磨難!

    備戰計劃甚至提到了如何利用占領地的資源。工業投資結構將隨著經濟體係的負擔日益加重做出調整,以便使各個部門之間出現的不平衡得到糾正。雖然經濟上會無可避免的出現一些意外的狀況,但是人們不能因此推理,因為軍備開支如此之高,德意誌人民普遍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強烈的危機感造成了生產狀況的極度緊張,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使社會壓力逐漸增大,同時也使戰爭的誘惑力增大。同樣,那種以備戰為基礎的經濟恢複和經濟建設,存在極其危險的局限性。

    所幸社會公眾輿論對這種戰爭經濟動員持以支持的態度,各大財閥、資本家、銀行家也看到了未來的利益,他們認為想得到利益隻有不停的參與建設,何況在備戰計劃實施的時候,他們還能得到實惠,國家的軍械訂單和各種優惠政策讓他們做夢都會笑醒。

    國際環境在日益變化,為了索回屬於德意誌的東西,所有人都知道戰爭是絕對會到來的,不做好準備隻有等著被人滅亡。

    一次勝利(奪回萊茵)讓所有德意誌人民都看到了希望,他們堅定的認為國際社會對待德國是不公平的,有了自信的人民,開始在政府的引導下,一步一步走向戰爭……

    準備吧!光榮屬於德意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