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章 繼續無題(2/3)

作者:貓疲字數:8322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33

    “據鬆州軍那兒傳回的消息,吐蕃方麵似乎有些異動,黨失密、當等部的族軍開始相互換防,大拂廬又發金箭銀鶻,令從葛容川地象雄軍南下,老魏在那些西羌眾中的幹係,似乎遇上了些周  折”

    沿茶馬古道出鬆州過東女、羌搪、象雄一直東到竺地婆利,就是著名的古絲綢之路的南支線——青海道又因為穿過青海眾多的羌渾聚居區,又被稱做羌中道。在北方戰火連的情形下,這條線路的商事,重新變得繁忙起來,通過商隊把各種身份坐探細作滲透進吐蕃國。

    羌族自古號稱百五十種,淵源紛雜,本來所謂的東羌、西羌不過是傳統沿襲地域的劃分,自土穀渾戰爭後,以青徨為界,東羌歸於唐治  下,西羌並於吐蕃,但期間的往來和淵源並未因為兩國的連年戰爭而斷絕,同族同源的身份,是走私最好的掩護,而羌眾好勇力而輕生死,又有同近的風俗,通過贖買奴籍招募壯士為死間,收買土人為眼線,大量進出潛伏吐蕃境內,也不至於引起多大動靜的。

    這也是未雨綢繆的打算,因為我知道曆史上吐蕃會在若幹年內大舉西傾,成為安史之亂的最大收益者之一,所以我需要一個足夠的預警體係。

    所刺探的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軍情,還有政治體製、社會生產結構、經濟模式、宗教與部族關係

    並不要緊的信息,眼下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

    吐蕃是一個多部族構成的半農半牧的奴隸製國家,本屬西羌的一  支,公元6世紀末其核心部落悉補野氏崛興於雅魯藏布江南岸的雅壟地  區,一統帕米爾高原諸羌。至鬆讚幹布之世又拓境河源,與唐朝聯兵,共滅吐穀渾,瓜分其國而達到全盛。

    因此吐蕃除了王族悉補野氏以外,還有娘氏、韋氏、朗氏、沒廬氏等原蕃域諸豪宗巨族,他們不僅皆有世襲采邑,而且各有世襲家臣,其家臣複又有自身封地、家臣、部曲,層層如寶塔結構的封建領主製國  家,其社會階層類似於古代,由用奴、自人、奴隸主、大部族貴姓、僧侶巫師、王族。

    隨著吐蕃勢力向四境擴張,逐漸建立了五茹、六十一東的軍事體製。實行的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其讚普,吐蕃語意為雄偉之丈夫,平時居住在紅山宮內,每三至六年巡遊一次,與各部會獵邏川,盟誓效忠。

    但其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吐蕃王室也不過是其中實力最強的一部,地方上豪宗巨族依舊有相當的力量。甚至王庭庸弱的話,那些貴族大姓可以聯合起來挑戰王室,乃至廢易擅殺讚普,鬆讚幹布的父親就是被象雄等部大貴族毒殺,雖然鬆讚幹布時代。通過對外戰爭樹立權威,效法唐製置官設軍,加強中央集權,但也造成了王室和大貴族間尖銳地矛  盾,自鬆讚幹布死後,甚至政權長期為大論祿東讚家族所把  持,讚普淪為傀儡。直到近幾代王姓氏族威信和實力的強弱變化,王權才重新集權鞏固起來。

    而那些這些青徨地區的西羌眾諸國被吐蕃征服不過百年。內部的差異和離心力雖然在吐蕃王朝的強勢下被統合,但是想擺脫吐蕃自立的反對力量卻並未徹底消亡,而且吐蕃曆任統治者,顯然也不是喜歡倡導多民族大團結的主,按照親疏遠近,實力的三六就等。對這些附藩侵奪盤剝起來絲毫不會客氣,是以外藩部叛走唐國屢見不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