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六十八章:是個什麽樣的人?(上)(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81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41

    這一下不但是司馬欣,連同蕭何等等在場的人都是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張良。

    秦國的生產力稍有恢複,可是並不代表秦國的出產能夠支持用度,畢竟之前秦國為了組建軍隊將民間的青壯征調一空。被征調的青壯還在秦軍序列服役的不算,戰死的數目至少有二十萬,然後王賁帶著十餘萬投奔呂哲,又發生徐岩率領接近四十萬中原軍團投奔呂哲的事情,秦國可以是一下子沒了將近七十萬的青壯,對於不足四百萬總人口的秦國意味著什麽?

    秦國想要全麵恢複生產力已經屬於不可能,哪怕是扶蘇解散在冊的秦軍都沒辦法了,除非是那些孩子和夥子成年……,哪怕是那些孩子和夥子成年秦國也隻是恢複了少許的青壯數量,想要再次擁有近百萬青壯至少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來生育。

    生產力降到最低的秦國,以前是還擁有隴西地,是用隴西的牧畜資源向漢國進行平等的物資交易,隨著秦國失去隴西郡的牧畜資源,交易已經演變成一種秦國向漢國借貸物資的現狀。其實也正是這種形式在逼迫扶蘇同意合並,畢竟秦國真的是拿不出東西來還債,隻有兩國合並壓在秦國頭上的債務才能消掉。

    呂哲知道張良得有些道理,可是很多東西張良是在誇大事實。

    秦國或許還在合並問題上徘徊不定,但是若秦國對漢國轉變為交戰狀態絕對是危言聳聽。秦國目前的戰爭潛力除了三十餘萬的百戰之師還有什麽?國家連三十餘萬的軍隊都養不起,一旦漢國這邊斷絕物資輸送,三十餘萬秦軍隨時都會自行崩潰,難道秦國的掌權者都是傻子,看不出來?

    “王上,情報顯示蒙毅確實一直力主排斥合並。”站在一側的燕彼似乎是在進行某種補刀?

    蒙毅做的肆無忌憚,壓根就不是私下進行的隱晦,這點也是呂哲最為疑惑的訝異之一。按照道理來。若是蒙毅真的鐵了心要與漢國敵對,不應該做的這麽明顯,實在是有負內謀的稱呼。呂哲有做過推論,蒙毅應該是在用這樣的態度向漢國表示點什麽,或許是在展現自己的影響力或是價值什麽的?

    蒙氏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在秦國站穩腳跟,於蒙氏兄弟這一代走進了秦國核心,更是在秦國北疆經營出不俗的勢力。在匈奴入侵之前,秦國的北地郡和上郡算是蒙氏的勢力範圍,經由匈奴南侵之後也是因為蒙氏秦國才又能迅速地重新掌控北地郡和上郡,很能明蒙氏在秦中樞的話語權該是膨脹到什麽地步。

    張良還想再些什麽。可是他被陷入某種思考的呂哲給阻止了。

    燕彼看了看陷入思考的呂哲,然後對著視線轉過來的張良很善意地笑了笑。

    滅亡了一次又再次複國的列國與秦國從根本意義上是兩種不同的狀況,趙、魏、韓、齊、燕、楚在當初滅亡的過程中已經喪失對民間的控製,哪怕是重新複立也沒有真正滴掌握過民心。隨後的一係列國家政策上更是沒有造福過黔首,除了索取還是索取,在索取之後又沒有能夠複興,隨著呂哲的崛起和出兵,又因為呂哲的治理政策很快就被黔首舍棄。

    所謂不同可以有很多解釋,但是有一點非常的明確。那就是秦國至少沒有經曆過亡國,哪怕是秦人對統治階層再怎麽失望,頂多也就是一種冷眼旁觀的姿態,並不像趙、魏、韓、齊、燕、楚的王室已經完全用光了曆代王室遺留下來的福祉。

    毫無疑問的。隻要是給予足夠的時間,扶蘇領導下的秦中樞又國策選擇得當,秦國完全有可能再次複興,這一點其實不管是呂哲還是漢國核心的大臣都清楚。

    燕彼是漢王室的內臣。任何能夠阻礙到呂漢統治和發展的人或國家都是然敵人,燕彼仇視秦國更是尤其理由,張良表現出來的敵視就有點道的地方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