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章 淺論關公文化(1/4)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11178更新時間:2024-03-28 11:13:01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瀚萬裏,以德孝、忠義、誠信為主的關公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支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曾經有人追問過筆者,現在已經是經濟社會,一切都以金錢為方向,這個時候,還在喋喋不休的講傳統文化、關公文化,有這閑功夫,不如抓緊時間去掙幾個錢。對此,筆者無以回複,隻能對中華文化的嚴重遺失表以哀歎!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繁衍發展的先決條件。如果失去了文化,這個民族將是一個空洞的、野蠻的、沒有信仰的混沌之體,會隨著曆史的發展,而逐漸走入消亡。古巴比倫、兩河文明的消亡還不能說明問題嗎?信奉上帝的人們必然熟讀《聖經》,了解《聖經》的人們,不會不知道“諾亞方舟”。從上世紀以來,西方國家不少精讀與研究《聖經》的虔誠之徒,在世界各地尋求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他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世界各地考察,終於在土耳其阿拉拉特山的南坡,發現了一處海拔1250米、形狀好像是舟型的山崖,被他們欣喜地認定為“諾亞方舟”,他們麵對偉大的發現,向諾亞方舟虔誠禮拜!此地便成為了西方國家的聖地,每年都有大批的信徒前去觀摩、瞻仰、參拜!西方國家曆史很短暫,他們都能虔誠地尊重自己的文化,而我們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我們為什麽不去好好的珍惜和愛護,繼承和發揚呢?當你真正的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後,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關公文化也不外乎如此。

    關公文化是指關公的思想觀念、精神內涵、道德品質及其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與社會價值。作為一種精神現象,它對社會對生活最直接的意義是在精神方麵、是在倫理道德方麵,關公文化價值的核心在於道德價值、誠信價值。魯迅先生說過,在中國的曆史上,時刻站著民族的靈魂,指示著未來。關公文化就是這樣的靈魂。

    關公逝去已經近一千八百年了。

    關公的原型本體——關羽,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他的精神化身關公卻依然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街談巷論的對象,繼而升級成為了普天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頂禮膜拜的人間大神,大家或是祈求平安,或是祈禱招財,或是祈求子女,或是喜結連理……由此,一種文化現象悠然而生,那就是關公文化。

    關公文化的起源為關公崇拜,而關公崇拜的起始為民間的祭拜,在經過宋朝以前的短暫平靜後,逐步的登堂入室,一躍而成為帝王將相們的座上客,受到統治階級的無限青睞。由此以後,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關公有了諸多的稱謂:關公、關老爺、關王爺、關帝爺、伽藍菩薩、關護法、恩主公、關夫子、關聖大帝、蓋天古佛、南天主宰、18屆玉皇大帝……在這些稱謂的背後,支撐的仍然是一種文化現象,即關公文化。

    說起關公文化,就不由的要提及一個人,那就是關公文化的忠實研究者和倡導者孟海生先生。當年,孟海生先生第一次提出“關公文化”這個稱謂的時候,即刻遭到了社會各行各業人士、尤其是關公研究專家們的一致反對,有的人認為關公本身“無文化”,有的人認為“關公乃一介武夫,有何文化可言”,有的人認為“關公連一句話的文字也沒有留下,怎麽可能有文化的存在呢”等等。在諸多的反對聲中,孟海生先生不遺餘力的堅持、說服,再堅持、再說服,終於讓“關公文化”體係的統一名稱立足於世,其中之心酸與悲苦是難以用言詞來表達的,好在終於修得正果,不負先生之辛苦。雖然孟海生先生已故,但他對關公文化的炙熱與執著,令晚學之輩推崇。本書也借用了孟老先生少量之遺作,以填補後學之空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