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章 關公與三教之緣(1/5)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19822更新時間:2024-03-28 11:13:03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教的興盛與衰落、融合與爭鬥始終貫穿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旅程中,對中國文化乃至中國社會的變遷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中國,神和神的崇拜曆史非常久遠,眾多的文獻早已表明,中國神很多很多,關公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從人一躍成為神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漫步在寺廟、道觀、孔廟、媽祖廟、娘娘廟等名山寶刹,都會發現大多數的廟宇中都有關公的陪供,或者專門供奉的關公廟殿,名曰“伽藍殿”“財神殿”“真君殿”等等,部分廟宇道觀還為關公的兒子關平、關興修建了配殿。曾經有人問過筆者,關公是什麽神啊?究竟有什麽能耐?怎麽佛教、道教、儒教都有他的位置,他有這麽大的神通嗎?可能持有這種疑問的人很多。筆者隻能用一副對聯來形容:“儒釋道三教共仰神靈,普天下九流唯尊帝聖”。

    關公和佛教、道教、儒教的淵源很深,他的精神與文化深深地融入在了三教之中,佛教尊奉關公為“伽藍菩薩”“護法天王”“蓋天古佛”;道教尊奉關公為“關聖帝君”“關帝真君”“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南天主宰”“協天優魔大帝”等等;儒教尊奉關公為:“山西關夫子”“武聖人”。關公一身擔負了如此多的職務,證明他在佛教、道教、儒教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

    關公與儒教的淵源

    儒家有雲:“本不語怪力亂神”,受這種正統思想的束縛,所以儒教是“三教”中最後一個介入關公崇拜的。但也正是因為儒家的介入,關公崇拜才最終確立了它的全民族地位。孔子曾經教育弟子們,對於鬼神要敬而遠之,君子當正道在心。如果自己不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那就要為鬼神所製,這為端正中國幾千年來的祭祀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便如此,儒教在正道人心之時,也將關公拉入本教而焚香祭拜,是何原由呢?

    我們的先祖,有史以來,非常重視對我們這個民族的教育,無論男女,都希望為其灌輸一種永久的禮教思想,尤其是從治國、齊家、修身、為人處事諸多方麵,儒學正好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係,符合我們老祖宗們提倡的倫理思想的要求,所以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這樣的一份教化社會的責任。儒教起源於儒家學說,創始人為孔子,在曆經風雨洗滌,飽受曆史坎坷,逐漸由一個學派而演變成一種宗教。儒教奉孔丘為教主,以四書五經為主要經典,以忠孝節義為主要教義,以三綱五常為主要誡律。因為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而被儒教奉為聖人。

    關公生活在東漢後期,在這個紛亂的曆史時期,漢代王室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策略,使儒家學說成為了漢王朝時代的代表思想,影響著當時整個漢王朝的整體思想和文化。關公生活在儒學盛行的東漢時期,從小耳濡目染,在儒學思想的環境中長大,據史料記載,關公一生中看的最多的一本書就是《春秋》。儒學的精髓深深地烙在了他的骨子裏,並在以後坎坎坷坷的人生旅途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了儒學的基本思想。

    謹舉一例: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天下大亂,風雨飄搖的東漢王朝,被瓜分的四分五裂,漢王室已經形同虛設。以編筐謀生的劉備,他在亂世中看到了前程,自稱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以中興漢室為由聚兵謀事。落難中的關公與劉備偶遇,桃園結義,視劉備為漢室正統。盡管曹操對關公禮遇甚厚,想將關公收與麾下。但關公對劉備忠心耿耿,毫不為曹操上馬金下馬銀的誘惑所動,死心塌地地追隨著劉備。孫權先祖乃漢朝舊臣,在軍閥割據中占了一席之地,他屯兵江東,劃地稱王。依照儒教的說法,孫權的行為是僭越行為,是不盡臣節的表現。關公十分的瞧不起這樣的人,當孫權想與關公聯姻時,他斷然拒絕了孫權的要求。關公的這種行為表現,實際在踐行儒家的思想。孔孟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哲學思想、政治主張,這屬於言傳。關公雖然不著書立說,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儒家的思想,這屬於身教。

    關公是武將,雖然沒有著書立說,但他卻用自己傑出的行為實踐了儒教教義。關公是儒教學說的忠實踐行者,儒教對關公的這種行為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並將關公與孔子並駕齊驅,稱為文武二聖、文武二夫子,列入國家祀典。

    關公成為了儒教尊奉的武聖人、關夫子……

    (二)關公與佛教的淵源

    筆者曾經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聽到了一個幾近相同的言論,後一直被筆者批評為謬論!此論混淆視聽、大放厥詞,說關公的成名,以及在曆史上被推上神壇,是由於佛教的推波助瀾,而所謂的佛教推廣,是因為天台宗大師智者將關公拉入佛門,並封為“護法伽藍”,然後關公才出名等等。

    到底是佛教造就了關公,還是關公造福了佛教?

    《佛祖統紀·智者傳》(南宋釋誌磐著)記載“關羽成為佛教神祗始於隋代。”與智者大師所言的“關公顯聖”有關聯。

    “關公顯聖”的說法最早或出於陳、隋年間一個與佛教重興有關的傳說。現知最早的記載為中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董怔《重修玉泉關廟記》(載《全唐文》卷六六四):“陳光大中,智禪師者至自天台,宴坐喬木之下,夜分忽與神遇,雲:‘願舍此地為僧房。請師出山,以觀其用。’指期之夕,萬壑震動,風號雷虩。前劈巨嶺,後堙澄潭,良材叢仆,周匝其上;輪奐之用,則無乏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