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章 關公與張遼之友誼(1/2)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5572更新時間:2024-03-29 06:32:44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英雄才俊層出不窮,忠良奸佞粉墨登場。我們在說到關公的時候,不得不提及一個與關公惺惺相惜,雖然效力於不同陣營,卻能英雄相惜,情同手足之人,這個人就是曹魏著名大將——張遼。關公與張遼之間的情誼,不是用多少語言能表達的出來的,從他們相識到攜手走過曆史的風雲變幻、潮起潮落,直到關公魂歸天際,二人雖然處在不同的政治勢力集團,從未真刀真搶地交過手,但他們卻能義氣相通,互為幫扶,成就了一段千古之兄弟情誼。

    小說《三國演義》中,關公每次與曹操的較勁中,都少不了張遼的存在,諸如小說中描述的關公千裏走單騎,整個情節主要是曹操、關公、張遼這三個主要人物,而張遼始終是關公和曹操的溝通橋梁;從小說中的土屯約三事,華容道義釋曹操等時間中;可以看出,關公對張遼足夠的、絕對的信任。關公一向心高氣傲,對曹操手下的將領不屑一顧,為何與張遼的關係卻不一般呢?不僅僅是小說《三國演義》,《三國誌關羽傳》在記載這件事的時候,也突出了關公和張遼二人的關係。關公和張遼,二人為何會有超越敵對集團的友誼呢?這還得從曆史中去尋找答案。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陳壽在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他和樂進、於禁、張頜、徐晃一起,評價為:“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近現代以來人們開始將其合稱為五子良將。關於張遼故鄉還有一說,張遼和關公是同鄉,在關公故鄉東約五裏地,有一村名“義同,”世傳為張遼故裏,且早年還有張遼祠廟。另一地,今名“張孝”,亦傳為張遼故裏。此兩地還有傳說,當年關公與張遼如何如何相交的故事,也無史料佐證,且不可計,但總歸張遼是山西人無疑。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入洛陽,開始主持朝政,登上了保衛漢王室權力的大舞台。而此時劉備以及關公等也位列曹操的政治軍事集團行列,跟隨曹操東征西戰。《三國演義》第二十回中,在曹操攻下白門樓,殺了呂布、陳宮,正要舉劍殺張遼,關公長跪於地,為張遼求情,“話說曹操舉劍欲殺張遼,玄德攀住臂膊,雲長跪於麵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大家都知道關公凜然正氣,一生跪天跪地跪父母,除了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還給誰下跪過?男兒膝下有黃金,關公這一跪,此中多少情義啊!大家可以結合《三國演義》想想,羅貫中也不會純為構思小說,生出關公救張遼這一情節的,當有所依,尤其是在關公、張遼去世一千一百多年後才成此書,不會沒有文字說詞來構思二人關係,僅依據《三國誌》是不足的。而且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關公已經被神化,被尊為神上之神了,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大跌身價,讓關公給曹操跪下,又談何容易?而且是為張遼而跪,足以說明:兩人情篤義深。

    這就有個問題出來了,關公和張遼到底什麽時候相識的?為什麽情感如此深厚?難道僅僅是處於都是山西人這個原因嗎?其中說法也很多,主要有三種說法:其一,白門樓,曹操要斬殺呂布,呂布求饒,張遼大罵呂布:“大丈夫豈懼死乎?”關公就喜歡這樣的忠義之士,於是向曹操請收降張遼,二人結下友誼!其二,呂布恩將仇報,在篡奪徐州時,張遼特意放過了劉關張兄弟,關公對他的人品大加讚賞。其三,純粹的同鄉關係。關公與張遼相識之說,眾口不一,各有說詞,一時難以考證誰真誰偽。但筆者比較傾向於第二種,因為呂布蓄意謀取徐州的時候,是張遼放過了劉關張兄弟,劉備、關公心懷感恩之情,所以在曹操要殺張遼的時候,才會出現劉備拖住曹操的胳膊,而關公跪在地上為張遼求情。不過筆者同樣認為這樣的解釋有點弱,因為關公這一跪,並加上自己的性命做擔保,這意圖很明確,一定要救下張遼;試想,如果隻是單純的為張遼求情,用的著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嗎?他對張遼就那麽的信任嗎?所以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關公和張遼在很久以前肯定有過很深的交往的,否則僅靠上邊所述的三點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是難以讓關公這個鐵漢子為了張遼而給曹操下跪的。在過去冷兵器時代,尤其是在軍閥混戰的東漢末年,每天都在不斷的殺人,關公作為一個久曆沙場的戰將,見慣了生與死,按現代人的話說,思想已經都麻木了,如果關公和張遼沒有非常特殊的感情,見慣了生殺之事的關公,是不會冒著得罪曹操的危險去為張遼求情的,因為曹操非常的憎恨呂布,弄不好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除卻曆史記載,關公和張遼的情感來由,有待新的史料發掘和佐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