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章 關夫人考論(1/5)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16582更新時間:2024-03-29 08:55:06

    曆史史料以及文獻上有關關公夫人的記載非常的少,而《三國演義》中又沒有關夫人蹤影的出現,由此引發了很多的猜疑:有人說關公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關平是關公的義子等等一些言論油然而生,謠言也紛紛而至。讓關公的家庭狀況變得神秘而遙遠。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關公是有夫人的,而且終生就一個夫人,關夫人的名諱姓胡名玥。

    每次提到關夫人的時候,筆者心裏總是覺是有一絲絲隱隱作痛,關夫人考論和蚩尤考證一直是著名關公學者孟海生先生的一塊心病,他總想在有生之年,能將關夫人的風雨人生和戰神蚩尤在中國發展史上的貢獻展現給世人。筆者曾追隨恩師孟海生先生、社科院研究員胡小偉先生多年,多次與兩位恩師就關夫人的生平做過探討;尤其是孟海生先生,在多年的考證中,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並整理成冊,在關公研究會刊物《關公研究》第12期做了詳細的論證,得到了諸多方家的認可與讚賞;雖然沒有太多的直接史料,但卻第一次有了關夫人的係統的理論和研究方向,這是關公研究的一大進步。可惜的是,孟海生先生和胡小偉先生,天不假年,沒有能完成畢生的心願,就相繼去世,這是關公研究的一大損失,更是關夫人研究的重大損失。筆者就把兩位恩師的研究成果做個總結,以供大家之分享。

    關夫人的曆史文獻記述很少,現在能看到的更是鳳毛麟角,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在明代萬曆四十二年,關夫人胡玥被奉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後,”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由此可以看出,關公不但有夫人,而且是有子女的。

    在關公家鄉的常平關羽祖廟中有一塊清代的石碑,其樹碑年代為清康熙十九年,撰文者為當時解州州守王朱旦,碑文為《漢前將軍壯繆侯關聖帝君祖墓碑銘》,其中有句“……明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聖帝……稍長,取胡氏,於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生子平……”

    對此碑,爭論的人很多,但孟海生先生認為,清之初,吏治與文治嚴肅,且身為直隸州解州守的王朱旦,其水平是非常高的,且又當康熙十九年時(公元1681年),麵對關公這一康熙皇帝十分關注並崇拜的英雄人物,其下筆撰文,既要史料正確嚴謹,又不能杜撰戲史,更不能得罪皇帝,故此碑文可信,關夫人姓胡無疑。

    今關夫人的後代們,有其族原為胡人之說,又有人講,早年其祖上是匈奴人,最早旅居在天山一域。

    在中國曆史上,確有匈奴歸漢之記載:大抵自漢武帝發難匈奴於草原及西域各部族後,又先後將匈奴、羯、氐、羌幾個部族遷入內部,並集居於關公故鄉河東的明確記述。至今,在解州、常平的關帝廟中,有不少明、清時的鐵鑄人、獅像,且有銘文表明是來自甘肅、青海一帶,其形象大多是“胡人”,也有人認為是匈奴人,不少的老者講過,那都是“胡家的老親戚們送來的”,表明關公與外族人的親情,也表示胡人與胡玥家人的“遠古傳統關係”。

    還有一種民間說法,說胡家早年是匈奴人,關公的嶽父是歸化後的解州一地名士,文武雙全,所以才能教出關公這樣的文武全才,立名天下。據說,胡先生當年就居住在今日的風聖廟(即軒轅黃帝戰蚩尤時,“三台”之上台的風後故裏,其時風聖廟很大,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才全部拆光),關公當年就在風聖廟學文習武,且與胡玥青梅竹馬,最終結為眷屬。

    綜合各種史料、地方誌、解州一地胡氏後裔及當地傳說,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關夫人姓胡,名玥。其父是“胡人”,且是解州一地的一個文化名流。

    依據當地傳說,胡玥家居今解州一地,可能祖上居住於今解州的大、小胡村,但胡玥的父親飽學未仕,或者幹脆不仕,專開一學館教授徒弟。胡先生僅有一女,十分珍愛。由於匈奴人與漢人的傳統觀念不太相同,胡先生對女兒自小教育即顯示出其本人的教育理念:文、武、理、醫、藝等常識理念皆授,使女兒從小即受到了多方麵的良好教育。

    關公是如何成為胡先生的學生,有很多的說法,如神人點化、風聖廟長安排等,但較為可信的還是由於胡玥而致。

    那時關公已經十三歲了,雖小時受父訓易,但畢竟沒有經曆過係統學習,所知還是很有限。漢靈帝熹平年,皇帝更改年號,鄉下人都到城裏看熱鬧。關公的家鄉離解州約有二十裏地,那時解州鹽池非常的熱鬧,是鹽業啟運的水陸碼頭,西去陝西、河南的鹽大多由此啟運,朝廷管理鹽官、各方商家、運業行頭大多居住此地。加之解州隸屬“直隸校尉部河東郡”,相當於人們所說的中央政權直管的京城一個直轄區,皇帝改元建號,不管是有什麽內因外事,都會使地方表示慶賀一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