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章 關公和黃巾軍見過麵嗎(1/3)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7126更新時間:2024-03-30 06:44:28

    關公,這個名字一直以來和著名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有著密切的聯係。這個要歸功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小說第一章回寫到:“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此中大篇幅的描寫了劉備集團剿滅黃巾軍的情節:張飛挺矛刺鄧茂,關公大刀斬程遠誌等,寫的惟妙惟肖,讓人眼花繚亂,如臨其境。經過羅貫中這番煞費苦心的描述,關公因為勇猛豪氣一躍出名,成了鎮壓黃巾軍的儈子手,並得到了曹操的青睞。作為小說而言,這樣的描寫無可厚非,小說是娛樂性質的,隻要能讓讀者感興趣,怎麽寫都不為過;但羅貫中卻不知道,他用這樣的方式來奠定關公出場的勇猛,殊不知,卻為關公扣上了一頂殘酷鎮壓農民起義軍的罪名。

    在山東濱州陽信縣商店鎮黃巾寨村西北角,有一個高出平地兩三米的土丘,當地人叫它黃巾塚。這座墳塚形成於1800多年前,埋葬著東漢末年30萬黃巾起義將士的遺骨。據他們說,黃河以北曾是黃巾起義的主戰場,起義軍作戰受挫,戰場東移,便將戰火燒至陽信,關公早年隨劉備起兵,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當地不明就裏就將這筆帳記到了關公的頭上。這裏的人非常的痛恨關公,不管關公後來處於什麽樣的被崇拜的地位,這裏的人卻就認一個死理——關公是鎮壓黃巾軍的暴徒,跟他們是不共戴天之仇人。

    在中國大地上,關公戰黃巾軍的故事,基本上是家喻戶曉,雖然不能從根本上動搖關公被崇拜的地位,但也給關公的光輝生涯帶來了一丁點的瑕疵。有很多的人也議論過此事,他們認為關公本身就很忠,忠於劉備,忠於漢室;而黃巾軍起義作亂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漢室,另立朝廷;關公作為忠於漢室的人,保護漢室、鎮壓黃巾軍是理所當然的事,殺就殺了吧。

    曆史是嚴謹的,是公正的,是不容胡編亂造的,畢竟曆史不是小說,小說也替代不了曆史。筆者遍查所有的曆史資料,得到一個結論——關公壓根就沒有和黃巾軍有過交往,更別說是屠殺黃巾軍,鎮壓農民起義了。可能筆者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有很多的人持反對的意見;但我們在研究曆史的時候,必須以真實的曆史為依據,尊重曆史。

    我們從時間上就能看出關公和真實的黃巾起義間的端倪了: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是東漢晚期的具有影響力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的公元184年,當時政局不穩,外戚專政,宦官專權,對西羌戰爭持續數十年,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並現象嚴重,民不聊生。再加上封建迷信年代,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張角趁此機會,用奇書《太平要術》上的經典,救助人民,又大力宣揚“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種迷信思想蠱惑人心,對於當下朝廷,人民早已失去信任。在這種情況下,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威望,信眾多達數十萬。張角利用其在民眾心中的威望,將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信眾分為36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為大規模的起義做好了準備,意圖推翻漢朝,建立以張角為君的新天下。起義爆發後,鎮壓黃巾軍的軍事力量,不僅有龐大的東漢官軍,而且還有各地豪強的大小武裝,他們麵對的是整個地主階級的瘋狂鎮壓,最終寡不敵眾;又由於起義計劃被叛徒出賣,使起義不得不倉促發動,各地起義軍之間的相互配合發生了極大的困難。尤其是洛陽起義流產,使東漢政府解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全力鎮壓外圍起義軍。種種原因,導致起義軍在浴血奮戰9個月後,於公元184年11月份,以失敗而告終。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黃巾餘黨再次作亂,但規模都非常的小,很快就被官軍所抹殺。雖然此後十多年,一直有黃巾餘黨出現,但都是規模很小的騷亂,都是曇花一現,不足一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