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章 烽火征戰之荊州之爭(1/5)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12400更新時間:2024-03-31 06:43:50

    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荊州位於現今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遊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五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這裏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曆史上“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都發生在這裏。

    在這先更正一個稱謂:《辭海·關羽》的注釋為“關羽,三國蜀漢大將。”並大部分的刊物或者資料上,或者大家在議論的時候,抑或在民間口口相傳的時候,隻要說到關公,大家都很自然的將關公說成是三國時代的人物;這也許是受到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吧,《三國誌》在描述關公的時候,也沒有很嚴格的界定,把那個時代的人都歸納成為三國人物,這也難怪,曆史上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離的太近,容易使人犯糊塗,陳壽也不乏其外吧。其實,說關公是“三國人物”,並不是太準確,關公屬於東漢末年的人物,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三國人物,關公大義歸天的時候,三國的局麵還沒有形成,隻是處於軍閥混戰時代,劉備、孫權等還沒有稱帝,所以將關公直接歸納在三國時代,是不準確的。三國是什麽時間形成的呢?史冊記載,曹操死後,其兒子曹丕繼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權,曹丕指使親信華歆率領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獻帝把帝位讓給自己;為了保住性命,漢獻帝十分不情願地把皇帝的玉璽交給曹丕;公元220年曹丕受禪稱帝,為魏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公元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為魏後,於成都稱帝,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新建立漢朝,繼續東漢大統,年號“章武”。公元229年,孫權建立吳國,自稱吳大帝。孫權稱帝後,標誌著魏、蜀、吳三國格局的正式形成。這離關公義歸春秋的公元219年,已經整整過去了10年的時間,怎麽能說關公是三國時代的人物呢?我們應該尊重曆史,嚴格按照曆史的記載時間去界定,按照史冊的真實記錄,關公是東漢末年的人物。

    言歸正傳,每當我們提及關公以及關公文化的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荊州。關公在荊州創造了自己人生的輝煌時期,也創造了他的人生價值,萬古流芳。關公公元211年進入荊州,從公元214年開始,獨自董督荊州,在此後的五年時間裏,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和施政方略,使得荊州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當他一人獨擋一麵的時候,荊州給他提供了施展管理智慧和軍事才華的巨大空間,在荊州這片土地上,水淹七軍,智擒龐德,使得關公威震華夏,事業登峰造極。但荊州也是關公人生的終點,孫權為了奪取荊州,置孫劉聯盟而不顧,暗中私通曹操,與曹操兩麵夾擊,迫使關公敗走麥城,大義歸天。此後的一千七百多年間,荊州地區就成了關公文化的重要擴散地之一。

    東漢末年,政局不穩,各個諸侯連年混戰,各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流離失所,衣不遮體,饑不裹腹。但關公卻在荊州地區實行仁政,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殷實,深受百姓之信任,有很深的群眾基礎;關公去世後,雖然荊州控製在孫權手上,但當地老百姓處於對關公的懷念和感恩戴德,偷偷在民間設壇祭祀關公,形成了一種民間祭祀的形式,甚至關公也成為了荊州最早的城隍之神。關公的豐功偉績以及仁德之品格,在荊州老百姓的心裏深深的紮下了根,通過老百姓的口口相傳,關公之忠義精神在民間極為盛行。荊州這種紮實的群眾基礎,為後來關公文化的形成、發展提供了一個最適宜的空間。關公和荊州似乎是上天注定的,注定了他們要緊緊的聯係在一起,永不分離,直到永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