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章 單刀赴會(1/3)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6232更新時間:2024-03-31 06:43:51

    “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當年一段英雄氣,尤勝相如在澠池。”充滿豪氣的一首英雄讚歌將我們帶回了那段烽煙彌漫的荊州古戰場。群雄逐鹿,刀光劍影,隻為那狼煙過後的三國鼎足;英雄虎膽,單刀赴會,舌戰江東,不負桃園結義初的扶漢之誌。

    關公單刀赴會,從古至今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關公的豪氣與膽略著實讓人敬佩。但陳壽在為關公立傳的時候,卻隱去了這一段記錄,沒有任何的文字記載,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仔細想想,估計是陳壽對劉備集團的仇恨太大的緣故吧。所以有人就說《關羽傳》上都沒有記載,估計也是羅貫中為了美化關公而杜撰的吧。羅貫中為一代文豪,以史為本進行演義,必然有一定的曆史內容為載體的。此段曆史雖然在《關羽傳》裏沒有記錄,但在其他人的傳記裏有實際的記錄。《三國誌·魯肅傳》中記載:“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以此而正,真實的曆史上,關公確實單身前往江東,會晤過魯肅。

    在此,我們得先說說魯肅,為什麽要先說他呢?魯肅在三國史上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是孫、劉結盟的締結者,其才華不亞於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三分天下繪製了一副宏偉藍圖;而魯肅也為孫權憧憬了一副美好前程,《三國誌·魯肅傳》中記載:“權即見肅……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這一番言論被後人讚為“榻上策”。看完此言不得不對魯肅肅然起敬,同樣的一篇宏偉的謀國之論。後來劉備與孫權聯盟抗曹,魯肅在其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魯肅善謀,他一手促成了孫權和劉備的聯盟,這對三國曆史的貢獻也非同小可。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非常堅定地拒絕了,孫權極為憤怒,遂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派大將軍關公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公。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麵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麵和關公商談。於是便邀請關公赴江東談判。

    那麽關公此行有多凶險呢?《三國演義》寫到:“肅曰‘今屯兵於陸口,使人請關雲長赴會。若雲長肯來,以善言說之;如其不從,伏下刀斧手殺之。如彼不肯來,隨即進兵,與決勝負,奪取荊州便了’”。這是羅貫中在小說中為關公單刀赴會所做的鋪墊,著重點在於刻劃關公此行的凶險程度。事實上,魯肅並不是一個鼠目寸光之人,他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自己建成的大廈,他不會自己毀掉的。明末清初世界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對魯肅的評價比較中肯,他在《讀通鑒論》中說到:“欲合孫氏於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於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可見魯肅對孫、劉聯盟的堅守,為了孫、劉聯盟,他斷然不會去戕害關公的。但魯肅敦厚,呂蒙狡詐,呂蒙作為東吳的主戰派人物,曆來視劉備集團為眼中釘,尤其是關公,據守荊州,於東吳不利,呂蒙一直都欲害之而後快。所以,關公之江東行是非常凶險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