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16章:你要早點休息(1/3)

作者:曉風殘月字數:6982更新時間:2020-07-29 04:35:54

    他們的臉被曬得黝黑黝黑的,與當地的農民沒啥兩樣了。但是知識青年們穿的衣服的款式與農民不一樣,總是特別一點,好看一點,以至於影響到整個區域的人們的穿著。

    除了參加生產勞動,知識青年們就用唱歌,吹口琴,作女紅來打發時光,一台紅燈牌半大題收音機就是當時最高級嘴奢侈的消遣了。

    知識青年們一個個都是十七八歲,二十剛出頭的人,正處在青春期,沒有浪漫的花前月下,隻有飛雪林地,落葉秋田,那些戀愛的男女不敢公開的出雙入對,隻有躲在帳幔裏說悄悄話。

    於是,大隊部就組織了治保小組,隔三差五的去個寢室裏檢查,凡是被查到的就要被叫到大隊部裏去寫檢查。

    蔣玉蘭記得又一次,當時正值“批林批孔”運動的時期,大隊部又搞突擊檢查,查到一對男女在帳幔裏說話,大隊的幹部就問:“你們在幹什麽?”

    那男青年急中生智脫口而出:“我們倆在一起批林批孔。”

    從此以後,“批林批孔”就成了戀愛的代名字。

    局當時的農場黨委副書記介紹,當時,在一九六八年六月,接納了第一批上海的知識青年。一九七三年初開始獨立建製,農場臨海,位於東段,他的北麵在一個港口,難免道一條茅河,以茅河與中子和交叉的四忿村為中心,如一條狹長的飄帶橫亙在黃海岸邊。

    來這裏的知識青年們有好幾批,第一批是一九六八年道一九七二年的老知青,第二批是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八年的上海小知識青年們。

    這也是知識青年聚集的高峰期。五萬人的農場生活,有南往北依次分布。起個分場,近百個大隊(連隊)交叉鋪排在黃海岸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知青風景帶。

    最後一批是一九八零年後從新疆轉來的上海知識青年。在這四十年中,八萬上海知識青年先後在這裏從事農場建設。

    一九七五年,農場公布第一批穩定的幹部名單,共有一百八十一人,他們中的多數人在回到上海以後,走上了各條戰線的領導崗位。

    “我們應該算是第四代農場人了。”蔡峰是一九九三年從南京林業學校畢業後來到農場的。

    農場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招收高校畢業生。

    走出農場的知識青年們始終未能忘記這片魂牽夢繞的土地,近年來就有數萬知識青年開始了集體回歸。

    農場內,有一片蘇式建築,叫華遠蕩,是由蘇聯專家設計建造,是當年農場場部的所在地,八萬上海知識青年的大本營。

    現如今,場部舊址已經建成了上海知識青年紀念館對外開放。舊報紙、老照片、知青日記、老虎灶、上海手表、木刻宣傳畫、日常生活用品……過去的歲月風塵在這裏的每一個角落裏。

    展覽館的內部展示著一些存折,這些都是當時急於回城的知識青年們落下的,工作人員在清理宿舍時重新發現了它們。

    戰友相逢,依稀還能辯出年輕時的模樣,還鞥叫得出對方的小名綽號。你是“毛頭”,你是“部長”,你是“小五子”,你是“阿七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