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7章教育之殤(1/2)

作者:淩霜傲雪字數:4326更新時間:2020-09-01 23:25:56

    就這樣,在羅力芙的鼓動下,顧丹葉同意下派到地方任職。至於下到什麽地方,羅力芙當時沒說。客觀上講,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想好要把顧丹葉下到什麽地方。後來顧丹葉聽說是把自己下派到寧秀時,心裏非常高興,一方麵是寧秀離省城比較近,另一方麵是因為寧秀的教學質量一直很差,自己到這種地方鍛煉,感覺容易做出成績。最後的事實也證明了顧丹葉的這個判斷,她到寧秀後,就隻做了引進了一所民辦學校這樣一件事,就贏得了寧秀老百姓的認可。包括後來胥忖朱讓她當安寧區政府主要領導,開始時顧丹葉都自認為是自己在寧秀的工作真正得到了群眾的認可的結果。

    因為在送顧丹葉到寧秀任職,羅力芙專門給胥忖朱聯係,說是自己要到寧秀,專門把蓋子給胥忖朱送下來。胥忖朱一聽,心裏當然高興,但這種事隻能是心裏知道,肯定不好在嘴上說。也就是羅力芙把顧丹葉送下來的那一次,胥忖朱認識了顧丹葉。和羅力芙的分析判斷完全一致,羅力芙看到胥忖朱看顧丹葉時的那種眼神,就知道在顧丹葉身上,自己已經不用再擔心了。

    顧丹葉剛下派到寧秀時,也還是想認認真真地幹一點事。在省上時,她是基教處處長,認識不少基礎教育方麵的學校領導,也了解寧秀基礎教育的基本情況。因此,到寧秀不久,她利用這些關係,特別是利用她與省教育廳廳長羅力芙的那種特殊關係,將一所教育質量比較高的民營高中學校——蜀祥中學引進到了寧秀。這對於寧秀的老百姓來講,可以說是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件大好事。雖然引進一個學校並不能很快見到成效,但讓寧秀的幹部和群眾覺得這個顧丹葉到了寧秀後,是在實實在在地想著為寧秀做事。

    寧秀市的教育質量一直就存在問題,並且還呈現出明顯的“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狀況。全市幾百萬人口,考上清華、北大,簡直就象是買彩票中獎。為此,寧秀的老百姓對寧秀市委、市政府意見非常大,認為市委、市政府對教育問題不重視,不關心寧秀老百姓的民生。寧秀的老百姓從幹部到普通群眾,收入都非常低,但為了下一代能夠接受到一個相對較好的教育,長大後進入社會時能夠有一個相對較好的自身條件和基礎,父母們節衣縮食,把不多的收入節省下來,規規矩矩地送到省城學校和本省內另一個教學質量不錯的棉都市的學校,讓自家的孩子能夠接受到相對較好的教育。每年,寧秀市至少要送出去一兩千個學生到外地去讀書,試想,這一兩千學生送出去後,家長們要背負了多大的經濟負擔?這還不說,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更是套在每一個家庭的沉重枷鎖。隻要稍微懂一點孩子成長常識的人都知道,初高中階段正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因為成長所帶來的煩惱,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可能給孩子帶來終身的遺憾,甚至給整個家庭帶來災難、造成悲劇。在寧秀的安寧區,就出現過這樣的悲劇。那是一個家庭狀況可以列入差的家庭,在小學時因為孩子的成績比較好,作父母的想到自己文化不多,既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錯,就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好一點的學習條件,不要讓孩子和自己一樣,吃文化不多的虧。夫妻倆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地把錢節省下來,在孩子上初中時,就將孩子送到不少寧秀人送去的棉都市第二中學。孩子送去後,剛開始的一兩學期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還不錯,但在進入初中二年級時,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少女的情竇打開,偷偷地和班上的一個男同學談起了戀愛。等老師發現時,兩個戀人已經陷得很深了,特別是寧秀的這個女孩,更加難以從情感中自拔。老師把孩子在學校裏的情況告訴家長後,由於父母都不懂如何教育引導,知道的就隻是“黃荊條下出好人”,一頓暴打之後,留下的不是孩子的改正,而是一封讓家長痛心欲絕的絕筆遺書。在遺書中,孩子訴說了她內心的苦惱:當自己在心裏出現困惑想找人傾訴時,自己感到最親近的父母卻不在身邊,想找其他人傾訴,但又找不到能夠讓自己傾訴的對象。在這種自己最困惑的時候,就因為那個男同學的一句“你有啥話對我說嘛!”就使她感覺找到的心理的依托,也因此才走到現在這種局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