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二章、香港電影的興衰二(1/3)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6032更新時間:2021-03-28 19:05:49

    可以說龐大的彎彎和東南亞市場支撐了香港電影的繁榮,為他帶來了資本、人才和題材的百花齊放。

    比如陳克辛來自泰國、徐可來自越南、楊紫窮來自馬來西亞、林美女、小倩來自台灣,大島由加力來自日本。

    更有大量資本比如說台灣的資本來香港投資電影。

    可以說沒有海外市場的電影消費,就不會有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東南亞的電影市場上,香港電影曾經占有很大的份額,甚至與美國片並肩而立。

    但他們仍然沉溺於這種繁榮中,而不知道在同一時代,美國電影卻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自我改造,涅盤重生了。

    1997年,美國大片《泰坦尼克號》掀起滔天巨浪,創下1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紀錄,而香港市場上的華語片冠軍——程龍的《一個好人》票房開始低於前一年,隻有4500萬元。

    這一次的失敗,並不是偶然,此後香港的本土電影票房開始日趨走低,但是香港的電影市場規模實際上並沒有縮小,隻是本土電影的市場份額開始走下坡路了。

    這一年,恰好是香港回歸的一年,於是很多不負責任的香港人就把大陸當成了替罪羊。

    在1997年以後,香港電影在海外市場上開始節節敗退,本土市場失守,1999年開始票房冠軍線幾乎都徘徊在3000萬元線左右。

    香港電影還是那些香港電影,草根喜劇片、功夫武俠片、熱血英雄片,明星還是老三張,新生代的鄭伊建、劉天王、梁影帝似乎總是欠了一點火候。

    是新生代明星的演技不如前輩嗎?是香港電影的製作技術退步了嗎?是廣電X局開始插手香港本土電影的製作了嗎?

    通通都不是的,隻是老三樣不再受到市場的歡迎了。

    畢竟看了幾十年,觀眾們早看膩了這些電影花樣,開始追捧美國特效大片了美國電影到底在這個時代發生了什麽呢?讓我們看看美國的電影發展史吧。

    在好萊塢早期的默片時代,喜劇片最早獲得成功,通過表演方式的誇張、異類,塑造了一種與日常生活經驗完全不同的視覺享受。觀眾很喜歡,於是喜劇片大量誕生,卓別林成為這個時代的喜劇之王。

    在動畫片電影的時代,動畫片一出現,很快就統治了銀幕,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小鹿斑比、灰姑娘、小飛俠、小姐與流氓,迪士尼製作的動畫片幾乎每一部都成了傳世的經典。

    在這18年的時間裏,迪士尼的動畫片雖然不是每年都有,但是隻要一出來,就基本上穩坐票房冠軍,其受到市場的歡迎程度,遠遠超過其他的類型片。

    動畫片的誕生,可以說是現代電影史上一次裏程碑式的革命:幻想題材電影相對於真實社會題材電影,更能滿足觀眾的口味,得幻想片者得天下。

    然後是史詩大片的時代,十誡、賓虛、埃及豔後,三大希臘羅馬史詩,是這個時代的主要記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