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三章、香港電影的興衰三(1/2)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4646更新時間:2021-03-28 19:05:49

    1997年,香港的華語票房冠軍是成龍的功夫片《一個好人》,全球票房冠軍是美國的特效大片《泰坦尼克號》。

    很明顯,是《泰坦尼克號》打敗了《一個好人》。

    要知道《泰坦尼克號》在香港以每張票四十港幣的價格,吸引了香港三百萬的觀影人次,使得香港票房第一次過億,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記錄。

    在以後香港電影的衰落,是美國電影大片時代的勝利,其實香港電影市場本身並沒有縮小,隻是《泰坦尼克號》、《哈利波特》、《指環王》搶占了本該是香港電影的固有市場。

    台灣、新馬泰等傳統海外市場相繼淪陷,而香港電影狹小的本土市場,更是無法支撐大片時代的高成本投入。

    在2003年以後,內地市場興起後,喜劇片由於文化差異失去競爭力,功夫武俠片受製於成本投入被內地的合拍片打敗,熱血英雄片受製於製度環境未能有所突破,惡性循環之下,投資壓縮、人才離去,終至凋零,可歎可悲。

    可以說香港電影的衰落,從1994年就開始露出苗頭,發生在1997-2002年這5年,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海外市場開始大片淪陷,而並沒有進入中國市場。

    直到2002年老謀子的《英雄》之後,內地院線製改革,釋放市場活力,大陸市場才開始起飛,香港電影才認識到大陸的重要性,開始大規模的進入。

    不過那個時候香港電影已經衰落的不成樣子了。

    其實當時香港電影的製作水平和能力,雷衛東就認為並沒有下降。

    要知道爛片是每個時期都有的,在優秀的電影中,寒戰、毒戰係列電影的製作水平與1990年代中期的作品相比,並沒有大幅下滑。

    甚至這段時期還誕生了《無間道》這樣的經典電影。

    那為什麽香港電影會衰落呢!

    有人說是因為香港經濟的衰落這個問題,不過雷衛東認為這是不合理的。

    要知道香港經濟在今日雖然無法像1990年代那樣耀眼,但是gdp仍然是在增長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零售業、旅遊業等很多支柱產業仍然繁榮,特別是香港電影市場的總體票房也沒有減少。

    在其他娛樂產業方麵,香港的電視劇、音樂雖然在大陸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本土仍然是受到歡迎的,同樣受到盜版的影響,但香港仍有陳奕迅這樣的歌手,TVB的電視劇在本土的市場份額也沒有受到衝擊。

    但是電影,確實衰落的更加嚴重了,連香港人也主要去看美國大片,而不再追捧本地的港產片。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雷衛東仔細想了一下,就是因為一個關鍵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東方世界科技趕不上西方世界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隻是產權,說白了就是在東亞地區除了日本以外,盜版的問題太嚴重了。

    在東亞所有的娛樂產業中,我們可以看到盜版問題。

    那些小成本製作的娛樂產品,比如、音樂,受到盜版的衝擊要比電影嚴重的多,前世做過寫手的雷衛東可是知道盜版書籍有多麽瘋狂。

    不過電影產業和其他娛樂文化產業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其單個產品製作成本的投入,要遠高於其他文化商品,尤其是如今這個多媒體時代,電影要想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大特效大場麵的幻想片模式是最重要的法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